科研实力较大提升

七、科研实力较大提升

加强科技与创新平台建设。建成睡眠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视障辅助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建立“临床分子诊治研发中心”,建设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低氧工作站)、流式平台、代谢组学平台(气相质谱、液相质谱),与临床多个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同时,还以中心实验室为平台建立“泉州市医学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为泉州地区临床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近两年来分别组建以美国王大春教授为主任的干细胞研究团队、建立干细胞实验室;引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林树教授组建神经调控代谢团队,建立神经调控代谢性疾病实验室。

完善各项科研激励政策,完善论文报销和奖励制度、科技奖奖励制度等,建立了适应医院发展的科技运行机制,多渠道的增加科技投入,充分发挥了科技经费的作用。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为博士后、引进及在职取得博士学位设立专项科研启动经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选派科技骨干出国留学或短期学习,聘用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医院进行学术兼职、讲学和合作研究。

科研成果亮点频现。“十三五” 期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课题5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立项126项,地厅级306项,校级36项,学会项目1项。发表论文1352篇,其中CSCD源380篇,SCI源339篇,其中2区以上占21.8%;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6项,其中省部级5项。获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1项,省级125项。1篇学术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排名;1篇临床研究成果文章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 Clinical Medicine》上;1篇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第二作者单位);发现并报道了我国首例HAM/TSP患者;报道了全球第6例、我国第1例成功采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瘘的病例。参与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指南、专家共识制订。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来自美国得州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美国希望之城医院、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院、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等专家团队来院学术交流近2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