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变革
1926年,惠世医院第一代手术室建成。当时的手术室类型为简易型手术室,主要开展截肢术,痔疮手术及卵巢手术等中小型手术。
1948年2月,手术室扩建,第二代惠世医院手术室(惠世楼)建成。当时的手术室类型为分散型手术室,共4间手术间,无影灯为单灯型无影灯,手术床为简易手术床,手术室护士5人左右,麻醉师有时需帮忙手术室护士清洗术后器械及做棉球、手套、剪小纱等敷料。
1972年,手术室搬迁至石头楼(泌尿外科楼)。当时的手术室类型为集中型手术室,共5间手术间、6个手术台,无影灯为孔式多灯型无影灯,手术床为机械手术床。
1985年,手术室配置首台高频电刀(术中止血),手术室护士逐年增加至13人左右。1984年之前,手术室没有上台洗手(器械)护士,直至1984年,手术室护士才上手术台充当上台洗手(器械)护士。台下巡回护士也不是每一手术间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都由一个护士负责,配合好手术医生开台后,巡回护士就必须去帮忙清洗术后器械及做棉球、棉签、手套、剪小纱等敷料。当时,手术室护士很大部分的工作量在于处置术后器械(清洗、擦干、涂油、打包),做手套(清洗、晾干、补手套、涂滑石粉、套手套),做棉签、棉球、纱布(当时没有一次性敷料)等工作。
1990年,手术室搬迁至高维珊楼。当时的手术室类型为集中型手术室,共10间手术间、12个手术台,无影灯为卤素灯光源的冷光源孔型手术无影灯、整体反射式无影灯,手术床开始使用电动手术床;手术室配置首台术中C-臂机。
2000年,手术室配置第一台腔镜摄像系统(国产)。
2008年,手术室配置第一台超声刀(术中止血),手术室护士逐年增加至35人。
2013年,手术室扩建,增加在爱国楼处的手术室。当时的手术室类型为集中型手术室,共14间手术间、15个手术台,手术室开始设置麻醉恢复室,首次有全日制护理专业本科生6人(包括2名男护士),手术室护士增至48人,最高峰达62人(为东海手术室),开始贮备人力资源。
2015年,手术室开始设置手术病人等候室;3D腔镜显示系统等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5年,在鲤城手术室的基础上,医院增设东海手术室(两个院区),3月6日,东海手术室正式开诊,于门诊大楼6层,共有5间手术间。
2017年,东海手术室增加至6间,鲤城手术室增加至15间手术间,两院区手术室护士人数达52人。
2019年7月6日,东海手术室从门诊大楼整体搬迁至核心病房大楼2、3层,面积共3300平方米,有23个手术间;配有洁净手术室、现代化手术设备、智能化更衣系统与智能化更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手术衣物洗涤、消毒、领用、库存的全程闭环追踪监控,实现了手术衣物快速收取、发放、自动盘点,实现了实时监控并提醒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进出行为,实现了手术室人员行为信息化闭环管理。12月,手术室配置了第一台机器人操作系统(骨科天玑机器人),两院区手术室护士人数逐渐增加至目前的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