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服务

一、医疗服务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居在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侨胞常常逢年过节返乡省亲。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泉州地区医疗条件较差,侨胞就医遇到了种种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参照广州市的经验,在泉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率先设立“华侨门诊”和“华侨病区”,并对“华侨门诊”和“华侨病区”的管理作出相应的规定:①编制床位30张。②优雅的环境:病房设单人间、双人间及四人间,配备有沐浴装置的卫生间。③优质的服务:侨胞选择医师,由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负责医疗全过程,各种检查包括化验、辅助检查等由护士专人护送陪伴,取药、发药、各种标本送检及检查报告单收取由护士专人负责,成为福建省首家“病人选择医师”的病区。④收费标准:住院费用按外汇券收取,各种收费是普通病房收费标准的1倍。

1981年,华侨门诊正式开诊;2月,设置在旅菲华侨蔡碧霞女士捐建的“爱国楼”病房5层的“华侨干部病区”正式开诊,实行行政上统一管理、专业上采用侨胞选择医师,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医师负责的管理模式。1989年5月,“华侨干部病区”迁至由旅港华侨高维珊女士捐建的“高维珊病房大楼”4层。1995年6月,“华侨干部病区”迁至由旅菲华侨郑声党、蔡碧霞伉俪捐建的“碧霞楼”第五层楼,根据省物委、省卫生厅规定,收费标准改为特需病区的收费标准:①改用人民币收费。②床位费每日100元。③各种收费标准按普通病房收费标准收费。从此,“华侨干部病区”收住对象正式开放,除华侨和干部外,普通病人均可入住,收费标准一视同仁。

在1981—2010年的20多年来,在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及全院职工的努力下,华侨门诊共接诊病人5万多人次,华侨干部病区收住病人1万多人次。成功抢救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重症肺炎、重症哮喘、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急慢性肾衰竭、严重肝硬化、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过敏性休克、严重药物过敏、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皮肌炎、重症系统性硬化、严重痛风、重症变应性血管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甲亢危象等重症疾病数百例。他们以精湛的医术为侨胞及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和康复保驾护航,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赞扬。他们爱岗敬业、热于奉献、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把温暖和爱心献给病人,以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受侨胞、老干部及其家属的赞美,被泉州市卫生局授予泉州市卫生系统“天使杯”先进单位。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个个镜框、一篇篇泉州晚报的赞文、一首首电视点歌的答谢及一次次市老干局的表彰,就是病区全体医护人员辛勤工作的硕果。同时也赢得了爱国侨胞热心桑梓、慷慨解囊,为医院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10月,华侨干部病区(16病区)由碧霞楼7楼搬回重新装修后的碧霞楼5楼,核定床位28张,床位收费标准下调至与普通病房一致,床位为全院各科室共享,收治除产科、儿科外的各科病人,病区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500~2000人次。

华侨干部病区首任科主任是吴顺荣主任医师,护士长陈爱瑜、林宝凤,党支部书记朱兰。1993年9月,林宝凤任护理部副主任,曾秀玉任病区护士长,1994年7月,高锦团教授任科室行政主任,2009年周明宣任科室行政主任,2011年6月,曾秀玉调任预防保健科科长,颜江云任病区护士长。吴景源主任、许有容主任和高锦团主任等医院名老专家长期在病区工作,指导内科病人诊治。病区成立时没有设固定的主治/住院医师岗位,住院医师由内科高年资轮转住院医师担任,负责内科病人的医疗,外科、专科病人由收治医师负责医疗,华侨病区护理团队负责全科室病人的护理。2011年华侨干部病区的风湿免疫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病区任住院医生,病区成立内科风湿免疫专业组,负责病区内科病人的诊治。

华侨干部病区成立以来,一批护士成长为职能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为医院输送了多位中层管理人才。1992年,郭素珍上任特外一护士长;1993年9月,林宝凤兼任护理部副主任,许珊珊上任外二科护士长;1994年,刘华玲任内二科护士长,郭秀卿任康复科护士长,曾小惠任胸外科护士长;1995年,周萍萍任内一科副护士长; 2011年7月,黄萍珍任肾内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