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实验室的捷起(2012年至今)
中心实验室于2012年9月顺利完成交接,正式运行,王振华为行政负责人,主要工作是为医院提供部分临床检测服务和公共科学研究平台服务。
2012—2014年,中心实验室实现原有PCR实验室、自身免疫实验室、流式细胞仪实验室所开展的临床检查项目(HBV-DNA、CT-DNA、NG-DNA、HPV-DNA、ccp、ACL-IGG、ACL-IGM、MPO-ANCA、PR3-ANCA、GADA、IAA、ICA、ENA谱、AMA、AKA、ds-DNA、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ANA、ANCA等项目)的顺利平稳交接过渡。平均每月完成临床检测约3480例次。积极开展临床检测新项目,如EB病毒抗体检测、β2糖蛋白检测、地中海贫血检测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其中,地中海贫血检测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项目系泉州地区首次开展项目。建立科学的中心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科学实验工作流程。完成公共实验室建设,开放14位独立实验工作台。完成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论证。完成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的方法学建立和人员培训。整合原科研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检测平台,目前可提供体外细胞培养,组织标本DNA、RNA提取,RT-PCR、定量PCR分析,ELISA检测,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组学分析,流式细胞检测,冰冻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分析及免疫组化检测等平台。签署合约并引进新型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ABI7500)及测序分析仪(ABI3130),用于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依托新近开放的公共实验室实验工作台,接收研究生10人进入中心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承担研究生科研实验理论和技能培训,已在中心实验室内部举办科研实验理论讲座3场。开展对外学术交流,邀请牛津大学蔡士杰教授及陈立野博士前来医院进行访问及学术讲座。2013年5月,在福建省综合医院率先开展肿瘤的靶向基因检测。2013年6月8日—2013年6月9日,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1301074)——遗传性与代谢性疾病学习班。
2014年12月13日—2014年12月14日,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1401099)——个体化医疗实验室技术进展学习班。科室成员有王振华、范春梅、高宏志、李秋兰、黄荣富、李晓燕、黄娴静、洪斌斌、张亚萍、王礼兴、林楠菲、章九云。2013年后,范春梅转为行政负责人。
2015年,行政负责人为高宏志。中心实验室优化窗口服务:将原有的专人窗口服务改为轮转执勤制,解放人力资源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展新项目,新增加ALK-EM4融合基因、Ckit、PDGFa基因检测项目,个体化医疗检测项目已到达省内先进水平;11月21—22日,成功举办福建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1501103)——遗传与代谢性疾病学习班;李秋兰、刘巧玲两位科室成员获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2016年,中心实验室开展新项目,包括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及Cobas CT/NG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等,以及与华大基因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检测项目为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开展PCR室的整改工程,将原细胞培养室改建成干细胞级别细胞学实验室;与检验科共同完成了产前诊断中心的建设,基本建成产前诊断中心平台;7月7—8日,成功举办了泉州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1601152)——精准医疗的基础与应用国际研讨会;洪斌斌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017年,中心实验室协助检验、妇产、超声等科室成立产前诊断中心并获得产前诊断机构的资质。协助申请睡眠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展28项新项目,在省级三甲医院中首先开展SAT-RNA磁珠提取恒温扩增检测技术,甲基化检测等新技术;建立中心实验室遗传咨询室;6月3日—2017年6月4日,与华侨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精准医疗与生物医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精准医学与微生物感染学习班(1701135);引进王向东教授作为负责人并规划成立临床分子诊治研发中心。
2018年,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临床分子诊治研发中心;开展2项新项目,地中海贫血新技术、人TH1/TH2检测技术;2名科室成员参加产前诊断小组,检测羊水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计数与分析,协助检验、妇产、超声等科室通过考核获得产前诊断机构的资质;12月8日—12月9日,举办了第二届“精准医疗与生物医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建立新科研平台,本年度医院用于购置实验仪器设备约150万,已全部到位,其中高通量测序仪、低氧工作站已完成预实验,将正式对院内科研人员开放,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也将于近期开放,以上设备在省级医院中均为首次应用。
2019年9月28日,中心实验室举办第三届“精准医学与现代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国内首次对HTLV-1病毒及相关疾病进行专场讲座研讨;建立泉州市“出生缺陷防控——耳聋基因检测实验示范基地”。开展人Treg及TH17流式细胞检测2项新项目;完成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初步应用即NIPT的临床预实验。
完成面向研究生的实验室的改造、搬迁工作并正式启动封闭式管理工作,科研与临床检测成功分区;建立新科研平台,医院将用于购置实验仪器设备约(450万元),现已全部到位,其中低氧工作站已完成呼吸科陈晓阳主任的间断乏氧的细胞实验,液相质谱色谱仪(LCMS)已完成装机并完成了超声科的一项科研检测项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前处理实验试剂及设备均已开放。
2020年,7名成员到新院区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6名成员在本科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周爽前往香港抗疫前线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颜芙蓉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开展新项目包括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自身免疫病抗体全套、呼吸道十三种病原体(PCR-毛细管电泳法)、脂质组学检测、代谢组学检测,以及完成PD-1因子检测、HLA B27(PCR法)及胃癌甲基化、串联质谱分析维生素及激素类有机物等检测的预实验工作;协助妇产、检验、超声等科室完成产前诊断机构的资质的复检工作,并参加两次医院举办的产前诊断学习班的培训活动;12月12日—12月13日,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精准医疗与生物医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精准医疗与生物医学技术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