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重要荣誉
1984年,福建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上颌骨全切除术后鼻中隔翻转新腭板成形术”,负责人为柯渊璇。
198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上颌骨全切除术后鼻中隔翻转新腭板成形术”,负责人为柯渊璇。
198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喉部分切除新喉成形喉功能重建术”,负责人为柯渊璇、林泼水。
1988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鼻中隔重建术”,负责人为柯渊璇。
1989年,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脑脊液鼻漏经上唇龈沟梨状孔径路修补术”,负责人为柯渊璇。
199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面中部翻揭梨状孔径路系列手术研究”,负责人为柯渊璇。
1994年,柯渊璇获泉州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全喉切除隧道建檐式声门重建误咽防护的研究”,负责人为柯渊璇。
1996年,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外科治疗”,负责人为黄方;柯渊旋任中华医学会福建省耳鼻咽喉科中青年科技奖基金委员会主席。
1998年,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筛窦开放术有额窦根治术中的应用”,负责人为黄方。
2001年,柯渊旋继任中西医结合学会福建省耳鼻咽喉科中青年科技基金委员会主席;黄方为福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三人次)。
2002年,黄方为第一届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
2004年,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眶—筛—蝶联合径路视神经减压术的临床研究”,负责人为洪育明、林泼水、梁振源。
2005年,黄方为第二届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
2006年,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面中部掀翻式在复杂Lefort Ⅱ、Ⅲ型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负责人为梁振源、洪育明、林泼水、朱家稷。
2007年,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的系列研究”,负责人为洪育明、梁振源、朱家稷、林泼水、郑朝晖;洪育明被评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三批青年骨干教师。
2020年,福建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喉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作者潘雅凤,指导老师洪育明。
发明专利3项,具体如下。
专利名称为一种吸痰器连接管;专利号为201920006865.7;发明者为郑建英。
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护服;专利号为ZL 202020467388.7;发明者为陈碧玲。
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医用气管套管带锁紧接头的封堵器;专利号为ZL 202020751070.1;发明者为郑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