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还是不跳槽?
既然跳不跳槽不是同“早饭吃包子还是馒头”那般日日上演的选择,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应该选择跳槽,什么时候不应该选择跳槽呢?
首先,可以参考以下的个人——公司、主观——客观原因四象限表。列出导致自己想跳槽的所有因素:
其次,分析这些因素。其实我们面临的跳槽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跳不可型,一种是可跳可不跳型。客观原因导致的想跳槽的念头通常是非跳不可型,因为客观条件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而主观原因导致的想跳槽的念头通常属于可跳可不跳型,因为主观感受取决于个人,正如饮水者自知水之冷暖,穿鞋者自明鞋之大小,外人很难评判或干涉。在此有两条忠告供读者决定是否要跳槽时参考,这两条也同样适用于相亲。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自己个人能力、对目前职位和对所在企业的评价都要尽可能的客观。这种客观需要建立在对整个行业和同类公司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不可想当然地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味看低目前的企业和职位。
(2)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一句职场人士都知道的顺口溜,可惜这么好的工作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作者认为即使求得也非能一劳永逸,毕竟这个社会的节奏太快,变化也太快。而且正如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对象,也自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所以在基于主观判断而冒出跳槽的念头时,尽可能要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意气用事,一味地把存在的问题都推卸到企业、领导身上。很多人换了一家企业会发现问题仍然存在,方才醒悟问题至少不全在跳槽前的企业身上,自身也有值得改变的地方。
最后,做出行动。不管是决定了跳槽还是不跳槽,都需要有所行动。
(1)不跳槽
既然选择了不跳槽,就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对目前的工作重新燃起激情。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以平和的心境去处理一切问题。改善自己能改善的部分,其余的部分要学会去接受。或许熬过了这个阶段,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之后仍然选择离开,对问题的看法,对事情的处理和做人的心态也会有所不同。
(2)跳槽
如果选择跳槽,那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本书在之后会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今天想跳槽,明日就有好工作找上门的桥段只存在于小说中。
选择跳槽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a.盲目跟风
“身边的小伙伴们最近都在换工作,要不我也换个工作试试?”
“最近公司里离职的人不少,要不我也换个工作试试?”
“我们部门最近刚走了三个,要不我也换个工作试试?”
…
和相亲一样,跳槽是自己的事。自己没有想法的时候,何必去凑热闹?
b.人云亦云
“听说某某公司不错,我们这边几个都跳去那家公司了,要不我也去面那家公司?”
“听说某某公司很烂,之前的金融危机裁过员,我们这边没人去那家公司,我也不会去看那家公司有没有机会。”
……
消息的渠道可以多元化,八卦信息也未必都是空穴来风,但是没有亲自调查取证就没有发言权,妄下结论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c.只为了钱、权而跳槽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年度涨薪太慢了,跳槽不就是为了多一点钱吗?”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职务高一级,名片一出手,神气多了,为啥不跳呢?”
……
眼中只有权钱的人即使一时有所得,也往往无法长久;即使一次跳槽侥幸成功,也不可能次次成功;即使因为才华横溢而一时宏图大展,也会因为道德缺失而步入歧途。历史上钱权迷眼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多言。
d.频繁跳槽
“听说跳得多的人收入涨得快,升职升得快,何乐不为?”
“我们这离职的张三,两年跳了三次,听说薪水涨一倍了,还是跳槽跳得多好啊。”
……
没有一家企业会喜欢频繁跳槽的人,因为稳定性是企业对雇员的一个基本诉求。也没有哪个谨慎求职的人会随意跳槽,因为跳槽太多往往说明的是一个人的不成熟,选择总是不正确,故而只能不断选择。其实人的一生中关键机遇最多有两到三个,在正确的时机把握住机遇才是明智的。
不排除有跳槽频繁的人越跳钱越多,越跳职务越高。作者认为这些个别现象有的是因为行业特性,有的是因为个人运气,有的则纯粹是谣言。虽然也有人不断凭借个人能力创造例外,但例外的情况不具有普遍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