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10:弯路也可能成为捷径
像J君这样的聪明人可能比愚拙的人更容易走弯路。因为前者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把握更多的机会,也因此面临更多的选择。可惜,人往往在埋头研究选择的时候,反而就容易忽略研究自己了。在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上,往往愚拙的人反而更容易有智慧。举个类比的例子,一个学会画画、弹琴以及下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学会,什么都想学,容易学什么都不精。而另一个尝试学习弹琴、下棋等技艺的孩子发现自己学得并不上手,却发现自己画画还行,把精力都用在画画上,虽未必谈得上有什么天赋,倒或许还能有所小成。
当初,若非是甲方大品牌的巨大诱惑力的关系,J君或许并不会选择这样的转型。若不是J君聪明优秀,或许也不会被“相中”,也不会有后续的“吃苦”经历。有时候我们都像孩子一样,只想穿上漂亮的鞋子让别人赞美,却忽略了鞋子是否合脚。
走弯路未必不是好事。因为有些弯路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是弯路。有些认知只能靠亲身经历去感悟。比如一个天生失明的人,仅凭语言向其形容颜色是非常困难的;但若是在有记忆力后才遭遇失明的人,只要是其看见过的颜色,在别人说到这个颜色时候,其都能明白。工作也是如此,自己亲自实践过的和听别人解释的或自己想象的,终究存在差别,甚至是很大的差别。敢于去尝试,固然会面对风险和挫折,甚至自讨苦吃地走了弯路,但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启迪。所以聪明人和愚拙人的区别不在于会不会走弯路,而是走了弯路之后,聪明人会反思、会总结。因而,弯路也可能成为捷径,避免其将来走更多的弯路。
不可否认,J君做出的这次转型有些草率,不够慎重。但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慎之又慎,也未必就选对了。其实选择本没有对错,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让自己始终在路上;偶尔因旁侧的风景而走远或停顿,都没什么大不了。没准走着走着,就认识了自己;没准走着走着,就走上了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