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17:主动争取可得利益,而非被动等待利益上门

准则17:主动争取可得利益,而非被动等待利益上门

跳去新公司和留在现公司是一场博弈,只能是一输一赢。双方公司都清楚谁能提供满足人才期望的条件,谁就能赢得人才。可以说这很公平。但是,作者发现很多人才却往往不知道:这时恰恰是应该最大程度地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机。

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让我们总是喜欢讲理不讲利,重感情不重原则。但是职场行为是商业行为之一,如果我们连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都不会,那么还能指望谁呢?通常一个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也往往更善于争取个人利益。

真正优秀的人才懂得要主动争取,不要被动等待的道理。作者觉得O君就是这样的人。很多人在谈外部机会的Offer时知道要尽我所能,让猎头也要尽其所能。但等到辞职谈话时,却只知道陈述“我要走了,我为什么要走”,对于现公司递出的“我们想留你”的信号并不敏感,或者对于这一信号反馈出“非走不可”的信号,过早让对方打退堂鼓。

其实,辞职谈话是谈判,即使打定主意离开现公司或者判断现公司没有任何能吸引你留下的筹码,你也可以好好地与对方谈一谈,探一探对方的想法,摸一摸对方的底牌。只要你的态度是友善的、诚恳的,相信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们都可以做到“好聚好散”。(关于辞职的相关问题,读者可以参见上部第十三章的内容。)

如果求职者过于感情用事,因“抹不开脸面”和现公司说“分手”而勉勉强强地留下,或因显摆“老子有地方去”而非得和现公司说“分手”,那么迟早会后悔的。从可能性的角度说,一定存在一种可能性是:现公司开出的条件比外部机会优厚。而且即使现公司存在种种毛病,但毕竟是你熟悉的环境,而想去的新公司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辞职时要知道自己图什么,哪家给得了,选哪家;哪家给得多,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