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19:忍耐在特定情况下才是美德
都说美国人开放、德国人严谨、日本人刻板、法国人浪漫、意大利人热情。或许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的烙印所产生的共性,但是每个人终究是不同的。好领导和坏领导的差别和国籍没有关系。当然评判好领导和坏领导的标准也不是看其风格,而是看其能不能服众、会不会管理、有没有业绩。对于下属,区分领导好坏的最直接依据就是:这个领导会不会给我支持、能不能让我学习、值不值得我信赖。(关于人际关系的相关问题,读者可以参见上部第十四、十五章的内容。)
那位法国领导有不少让人不爽的毛病,但最重的“一宗罪”是他不尊重人,尤其让人感觉不尊重中国人。领导和下属在行政(政治)层级上是有高低的,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而他的几任下属虽然各自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都纷纷和他拜拜了,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做得最久的那位真是个忍耐力超强的人。即便如此,他在满一年时也撤离了。
作者觉得只要一个领导会给你必要的支持、让你感觉能学到东西、值得你信赖和依靠,那么你就应该学会适应和忍耐。因为不可能你遇到的每个领导的风格都类似并且都和你的风格接近。你需要去发现不同风格下的美:严谨有严谨的美,让你学会细心;洒脱有洒脱的美,让你临阵不慌;直截了当有直截了当的美,让你不用去揣测琢磨;委婉含蓄有委婉含蓄的美,让你学会分析联想……带着善意的眼光去看领导(看他人),你就会发现数算别人让你抓狂之处不如据此修炼提升自己的品格能力。
总之,忍耐是一种美德,但只存在于特定情况下。若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毕竟伯乐虽不常有,但还是有的;好机会虽不多,但还是存在的。如果进入新公司后发现领导的确无良,属于要人品没人品、要能力没能力的那类,那么当断则断,及早抽身。虽然频繁跳槽会被扣病,但若实属不得不为之,必能获得谅解。那位法国领导的第四任之所以是内部的人,就是因为其在业内的口碑太差,导致外部无人愿意做“勇夫”。如今是信息社会,互联网+的时代,每个行业的圈子都不大,在很多事情上,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并非“官大一级就能压死人”。
不要再抱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样的偏见了,外籍领导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句俗话叫“跟对领导很重要”!如果进入新公司后发现跟对了,那么就大干一场;跟错了,那么就弃暗投明。作者不由想到在科锐国际每年的年会上都有不少人获得五年、八年、十年以上的员工服务奖。这在人力资源咨询行业里还真不多见。能留住人才的企业才是好企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