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部跳槽?
估计有人要问:我只听说过内部转岗,没有听说过内部跳槽。这两者是一回事吗?
这两者是一回事。主流的说法是把内部跳槽称为内部转岗。作者之所以要称其为跳槽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①和(外部)跳槽相比,除了组织内和外的区别,行为的本质是一致的,从跳槽的定义看,也是完全符合的。
②比起对外部机会的重视,很多人对内部机会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和外部机会并称跳槽,可以让求职者从语言的角度去感受起来,让求职者能够逐渐重视起内部机会。(内部机会对于有转型需要的人很重要,这点之后会有专门的篇幅进行阐述。)
③方便本书的阐述,本书的主题是跳槽,若用内部转岗来替换内部跳槽,容易生出不必要的歧义。
[注]有些人认为需要区分内部转岗和内部跳槽,即认为发生人事关系变化即劳动合同变化的称为内部跳槽,没有发生合同变化的称为内部转岗。作者觉得这也并无大碍,因为定义本身并不是求职者(非专业人士)需要探讨的重点,只要能够理解跳槽有内外之分即可。
说到内部跳槽,求职者都会想到从同一家企业的岗位A换到岗位B。
举例:
①小张在企业甲的人事部做招聘专员,内部转岗到人事部做薪酬福利专员。
[注]小张的汇报线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没有发生变化,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企业规模而定。即小张可能依旧汇报给部门的人事主管或部门的人事经理,也可能从汇报给招聘主管/经理变成汇报给薪酬福利主管/经理。
②小李在企业乙的技术部门做技术开发,内部转岗到销售部门做售前技术支持。
[注]小李的汇报线通常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汇报技术开发的主管/经理到汇报技术支持的主管/经理或销售主管/经理。但也有可能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比如因为直线汇报线的岗位没有设置或空缺,所以小李还是直接汇报给部门负责人。又比如,技术开发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负责人是同一个人,且没有中间层,所以小李还是向其汇报。
以上的例子说明内部跳槽未必会带来汇报线的变化,部门的变化。
相信此刻有人会问如果是一家大企业,有不同业务单元(欧美企业喜欢称作Business Unit,简称BU),在不同业务单元间跳槽是否还属于内部跳槽?
举例:
③小王在企业丙的建筑涂料业务单元下的销售部门做销售经理,内部转岗到交通运输涂料业务单元下的销售部门做销售经理。
[注]不同的BU若属于同一个企业(法律实体),即小王的人事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劳动合同无需改签;不同的BU属于不同的企业(法律实体),即小王的人事关系发生变化,前劳动合同终止,新劳动合同需要签署。
又或者一家企业是集团企业,旗下有许多子企业分管不同的业务单元,每个业务单元下面还有各地的分企业,在集团里面跳槽是否还属于内部跳槽?
举例:
④小钱在集团企业丁的总部的财务部做财务主管,内部转岗到了集团为新业务成立的新的子企业里去做财务经理。
[注]这类转岗有两种性质,一种是总部派遣性质,即小钱的劳动合同还是和总部签的,人事关系没有改变;另一种是小钱和总部终止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改为和新企业签,人事关系发生改变。
答案是以上两种都还是属于内部跳槽。虽然以上的跳槽导致的劳动合同、人事关系存在变化和不变化两种情况,但都不属于外部跳槽。
总结一下:内部跳槽是一个自然人在同一个组织(企业)内换了工作。不管人事关系发生改变否,劳动合同发生改变否,汇报线发生改变否,隶属的部门、团队发生改变否,岗位名称发生改变否,都不改变其属性是内部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