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6:外乡打拼要能耐得住寂寞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一线城市是用来工作赚钱的,二三线城市是用来生活的。但实际上,能够有条件在一线城市工作并在二线城市生活的人还是少数。或者说,如果求职者追求安逸的话,那么,只需要留在二三线小城市就行。当然,对于那些出生在一线大城市的人来说,似乎去小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也很小。但不管怎么流动,人总是在熟悉的环境下更能“享福”,在陌生的环境下更需“吃苦”。
异地跳槽的成本很高。(关于异地跳槽的薪资问题,读者可以参见上部第十二章的相关内容)其中,既有物质上的生活成本如租房,又有精神上的孤独成本。毕竟换一个城市工作就是换一个城市生活。这种背井离乡、无依无靠的状态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也不是人人都有必要去体验的。
有的人觉得自己时常会去固定的几个城市出差,在那些城市里也有些朋友,自己真的跳槽过去工作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城市各有各的特点,不深入其中,很难明辨。正因不同,自然各人各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人就是喜欢北京而不喜欢上海,有的人则相反。
即便求职者确信自己喜欢某个城市,想过去工作、生活,真的想要融入其中仍然需要漫长岁月。就拿方言举例来说,如果你只会普通话,而公司同事间日常沟通却使用当地方言,那你在学会当地方言以前,很容易产生疏离感,不知不觉中就被“边缘化”了。又比如北京作为首都,时常会因政治原因封路限行,但并不会提前通知老百姓。如果在上下班高峰时被限行了,那你就只能等着因为迟到而受处罚了。再比如饮食口味,重庆的辣、苏州的甜、宁波的咸等各种当地口味并不是人人都受得了的。还有天气上,北方是干冷,冬日有暖气供应;而南方是湿冷(首推上海),没有暖气供应,很多北方人去了后非常不适应。若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换个城市工作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各种不适症状。
求职者跳槽大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可能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提高生活的品质(比如结束和家人两地相隔的局面)以及离开是非圈子。这些目标只要不是非通过异地跳槽来实现,求职者就无需选择这一步。毕竟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全人类),脱离了这点,工作就丧失了其自身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