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证举案
(一)冠心病
1.心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劳累运动后加重,伴有神疲、气短、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血养心、健脾益气。
代表方:归脾汤。
归脾汤由人参、白术、当归、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治以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等补养心血;心血不足,无以滋养心神,心神不宁,辅以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脾虚不能升清,脾虚下陷,水谷精微趋下,伴有泄泻或便溏者,可重用炒扁豆、薏苡仁、泽泻等。现代医家也注重益气健脾,如李德新教授主张用归脾汤、十全大补汤加减进行治疗。
2.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症见胸中闷窒,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健脾助运,理气行滞。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香砂六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组成,胸闷心痛明显可合用失笑散;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用加味逍遥散。
3.脾虚阴寒证
临床表现: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劳累运动后加重,伴有神疲、气短、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温中健脾。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由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五味药物组成,治以干姜、附子、荜澄茄、高良姜等温补脾阳;病程日久,脾损及肾,脾肾阳虚,出现手脚冰凉,冷过膝肘关节,可配伍淫羊霍、补骨脂、附子等;脾主运化水湿,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湿滞为痰为饮,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小便不利,可配伍苓桂术甘汤。李七一教授在从脾胃论治冠心病八法中提到冠心病属于脾阳虚者用人参汤,若是胃阳虚导致水饮内停者则用桂枳姜汤合橘枳姜汤以温胃散寒。
4.脾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患者可见胸痛隐隐,遇劳加重,时作时止,倦怠懒言,心悸乏力,纳差食少,舌暗,可有齿痕,脉细或结代。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由当归、白芍、陈皮、黄芪、桂枝、白术、人参、甘草、熟地、远志、五味子、茯苓等组成。当涉及肝时,当配伍柴胡、郁金、玫瑰花、香橼等;若胸痛甚者,口干、口苦,纳食尚佳,夜寐尚安,二便尚调。
5.脾虚痰凝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黏,肢体沉重,纳差乏力,舌暗,苔腻,脉滑等。
治法:健脾化痰,通阳宣痹。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由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组成,方中桂枝及薤白可温通心阳,豁痰下气;配半夏祛痰降逆;枳实消痞;厚朴下气宽胸。当涉及肝时,当配伍柴胡、郁金、玫瑰花、香橼等;若胸痛甚者,口干、口苦,纳食尚佳,夜寐尚安,二便尚调。
6.阳虚水泛证
症见心悸,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神疲肢冷,纳减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治法:温运脾阳,通利水湿。
方用实脾饮合参附汤加减,药用干姜、草果、白术、茯苓、桂枝、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红参、附子等。
(二)心衰
1.水饮凌心证
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伴双下肢水肿,咳嗽气喘,痰多稀白,或伴哮鸣音,倚息不能卧,神疲乏力,胃胀纳差,不欲饮,舌淡紫,苔白微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助运,温阳利水。
代表方:香砂运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香附、砂仁、党参、白术、茯苓、枳壳、石菖蒲、炒麦芽、牛膝、桂枝、炙甘草、仙鹤草。
2.气虚痰阻证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痰色白量多,身体肥胖,动则喘息、气短,夜间不能平卧,胸闷如窒,倦怠乏力,四肢沉重,脘腹胀满,纳少,寐差,小便量少,大便黏滞不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淡,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宣痹。
代表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涤痰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由瓜蒌、薤白、半夏、白酒组成;涤痰汤由半夏、胆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组成。痰浊瘀而化热,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痰热兼有郁火者加海浮石、栀子、天竺黄;大便干结用桃仁、大黄。
3.阳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心悸,喘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尿少,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腹胀,便溏,口唇发绀,胸部刺痛,或胁下痞块坚硬,颈脉暴露,舌淡胖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结、代、促。
治法:益气温阳,化瘀利水。
代表方:补肾启枢方。
补肾启枢方由制附片、党参、淫羊藿、菟丝子、茯苓、白术、陈皮、干姜、桂枝、猪苓、泽泻、薏苡仁、玉米须、炙甘草组成。
4.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剧,神疲乏力,自汗,面色白,口唇发绀。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代表方: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保元汤由人参、黄芪、肉桂、生姜、甘草组成;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若伴胸痛较著者可酌加桂枝、檀香、降香;心悸频发、发无定时、可酌加生龙骨、生牡蛎;若兼肢肿尿少者可合用防己黄芪汤或五苓散。
(三)高血压
1.脾气亏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或头痛隐隐,时时昏晕,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荣,食欲不振,纳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升清。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组成。若脾虚湿盛,腹胀纳呆者,加扁豆、薏苡仁、泽泻;若兼形性寒肢冷腹中隐痛,可加肉桂、干姜;若兼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者,可酌加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龙骨、牡蛎。
2.肝郁脾虚型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常遇烦劳郁怒而诱发加重,平素性格急躁易怒,夜寐不宁,腹胀,舌红苔黄,脉弦,右关脉弱或重按无力。
治法:疏肝健脾法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天麻组成。若肝火偏旺,症见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薄荷、菊花、夏枯草清肝泻火;若脾虚较重,症见疲乏无力,纳呆,便溏,右关脉较弱者,加用黄芪、党参补益脾气。
3.脾虚生风证
临床表现:头目眩晕,或视物旋转,突然发作,甚作仆倒,或伴肢麻震颤,平素血压波动不稳,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息风祛痰。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汤由天麻、白术、半夏、茯苓、陈皮、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炙甘草组成。若肝风内动较甚,伴肢麻震颤者,加用地龙、僵蚕息风通络;若眩晕较甚,伴有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旋覆花、竹茹以降逆止呕;若右寸脉弦大,乃肝木刑金之象,加用黄芩、麦门冬以益肺制肝。
4.脾阳亏虚证
临床表现:常有或者无明显头晕、头痛的症状,面色白,倦怠懒言,形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中健脾。
代表方:理中汤。
理中汤由党参、黄芪、白术、干姜、茯苓、炙甘草组成。若伴有肾阳亏虚,症见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尺脉细弱无力者,加用仙茅、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肾阳。
(四)高脂血症
脾阳亏虚证
临床表现:部分人可出现头晕,失眠,健忘,乏力,心悸,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
治法:健脾温阳法。
代表方: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由附子、生姜、茯苓、白术、泽泻组成。本方以附子为君药,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运脾土以温化水湿。臣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同时以健脾燥湿之白术、温阳化饮之生姜共为佐助之药,既助附子温中散寒,又合泽、苓宣散水湿以消痰浊。诸药相合,共奏健脾温阳,化痰消瘀之功。
(五)缺血性脑卒中
1.痰湿壅滞证
临床表现: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黯淡,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配合灌腹或鼻饲苏合香丸。
涤痰汤由胆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组成。方中半夏、茯苓健脾燥湿化痰;胆南星、竹茹清热化痰;石菖蒲化痰开窍;人参扶助正气。苏合香丸由白术、青木香、乌犀悄、香附、朱砂、诃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龙脑、苏合香油、乳香组成。苏合香丸可芳香化浊,开窍醒神。
2.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斜;言语不利,或謇涩或不语;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便溏;手足或偏身肿胀;舌质暗淡或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扶正,活血化瘀。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且重用生黄芪。若心悸气短、乏力明显、加党参、太子、参红参;若肢体肿胀或麻木、刺痛等血瘀重者,加莪术、水蛭、鸡血藤;若肢体拘挛加穿山甲、水蛭、桑枝;若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防己;上肢偏废者加桂枝、桑枝;下肢偏废者加川续断、桑寄生、杜仲、牛膝。
(六)失眠
1.心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失眠、易醒、多梦、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纳差、腹胀、大便干、小便少。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
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组成。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黄、白芍、阿胶;若不寐较重,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夜梦纷纭,时醒时寐,加肉桂、黄连;如兼脘,闷纳差,苔滑腻,加二陈汤;兼腹泻者,减当归,加苍术、白术等。
2.痰热内扰证
临床表现:夜间入睡困难,多梦心烦,神疲乏力,健忘,脘腹胀满,嗳气、矢气频,纳食欠佳,口中黏腻而口苦,大便质黏,舌质红、苔黄而厚腻,脉弦细。
治法:清热化痰和中。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由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黄连清心泻火,若心悸动惊惕不安,加琥珀、珍珠母、朱砂;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眠,大便结秘不通者,加大黄,或用礞石滚痰丸。
3.痰湿困脾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烦喜吐、恶心吞酸、头重痰多、舌淡胖或者出现齿印、舌苔薄、脉细弱等。
治法: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代表方:二陈汤合保和丸。
二陈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保和丸由神曲、山楂、半夏、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麦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