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苓散

四、五苓散

(1)药物组成:猪苓(去皮)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去皮)6g。

(2)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欲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稍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水湿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邪无出路,反逆于上,则可出现头痛眩晕。若脾失健运,不能布散津液,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内停,易化生痰湿。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上扰清窍,故头目昏眩,如《丹溪心法·头眩》所言“无痰不作眩”。

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为君药。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共为臣药。猪苓、茯苓、泽泻,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共为佐药。五药合用,使表解脾健,水行气化,蓄水留饮自除。故临床多用本方加减以治疗具有头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质淡胖有齿痕等特点的高血压。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五苓散的降血压机制可能与其对RAAS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五苓散可以降低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增加其尿排泄和血清Na+的排出。五苓散提取液可以增加腹泻模型大鼠肾血流量,降低其血管紧张素Ⅱ和组织内皮素水平,增加24小时尿量,减少24小时尿蛋白含量,说明五苓散的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利尿排钠实现的,类似于现代降压药中的利尿剂。五苓散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地对细胞溶质、有机物质产生影响,并且还能够上调代谢,促进小分子物质、离子、蛋白之间结合,加强转运活性等,帮助人体内达到水液代谢以及电解质的平衡。桂枝有良好的舒张血管作用,能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功能,其主要成分桂皮醛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在120~360 mg/kg 剂量范围内,可依赖性地降低人体血压、左室收缩压。茯苓、猪苓可改善水液代谢,特别是茯苓潜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成分起到了利尿效果。茯苓不仅能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从而影响体内代谢,降低血压,还可通利小便,通过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血管压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有研究表明泽泻、白术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也可修复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