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心力衰竭与肠道菌群
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是健脾的基础方,众多医家研究发现君子汤系列均具有很好的改善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的作用。肠道菌群对心力衰竭的影响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经典的“心-肠”理论认为心力衰竭导致肠道灌注不足、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代谢失衡等,最终引起肠道菌群失衡。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主要从炎症及代谢失衡方面参与并影响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前者由于菌群失衡引起致病菌增加,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循环中脂多糖、肽聚糖等促炎介质增加,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心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后者则因为正常菌群产生大量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酶系,也能产生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及多种维生素等,在肠道细胞营养支持、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局部抗炎、调节免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卢永康等从调节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四君子汤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实验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及益生菌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电图及TTC、HE染色确定心肌梗死情况,HE染色检测肠黏膜结构变化,治疗前后超声评估心功能,并于治疗后行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心肌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较假手术组数量减少,细胞形态萎缩,肌纤维疏松;结肠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黏膜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绒毛萎缩、粘连,隐窝减少、排列不规则,腺体正常结构消失、呈空泡状。超声结果显示,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明显变薄,心腔增大,LVEDd、LVESd显著增加,LVEF显著减少;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LVEDd、LVESd显著减少,LVEF显著增加。测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衡:在门分类水平,表现为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减少,拟杆菌门及疣微菌门丰度显著增加;在属分类水平,表现为乳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减少,Muribaculaceae-norank菌属、艾克曼菌属丰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肠道菌群失衡显著改善:在门分类水平,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在属分类水平,乳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Muribaculaceae-norank菌属丰度显著减少。研究认为四君子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他们的另一项研究中,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心肌肥厚诱导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给药前后均以超声评价心功能,给药后以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马松染色评估心肌肥厚。结果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四君子汤组肠道菌群失衡明显改善,表现为优势菌群增加,非优势菌群降低,并且心功能与心肌肥厚均明显改善。发现四君子汤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对心肌肥厚所诱导的心力衰竭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