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的激活

一、从脾论治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的激活

苓桂术甘汤是健脾利水、温阳蠲饮经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治疗水饮病的基础方。李白雪等以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为切入点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对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余均采用野百合碱腹腔注射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溶液60 mg/kg,42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和呋塞米组。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2 g/(kg·d)和2.5 g/(kg·d),呋塞米组为20 mg/(kg·d),各组均以5 mL/(kg·d)蒸馏水稀释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以等容量蒸馏水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解剖大鼠,取心脏组织,计算心脏系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蛋白NF-κB、TNF-α表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与多种因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直接相关,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衰负荷加重,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以及右心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心衰症状的病理生理改变,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导致的心室重塑病理生理学基础。该项研究即以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为动物模型,模型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压力与速度比值显著升高,同时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和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显著降低,BNP水平增高,右心室扩张,RAAS系统激活,模型建立成功。本病主要病机为阳虚水停,心阳不振,脉行迟缓,脾阳衰弱,水液运行失职、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导致水饮停留,出现咳喘、心悸、胸闷、水肿等似“支饮”的表现。而温阳化饮法是治疗阳虚水停的基本大法,苓桂术甘汤是该治法的经方,方中桂枝和茯苓配伍,乃通阳利水的常用药对,桂枝与甘草药对协助助阳,茯苓与白术药对协助健脾制水,临床报道用于肺源性心衰治疗已取得确定疗效。本次实验结果证实,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大鼠经苓桂术甘汤干预后,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压力与速度比值显著降低,同时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和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显著升高,BNP以及RAAS系统水平下调。其中以高剂量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与呋塞米作用水平近似,而后者虽对于心衰利水作用明显,但不能长期服用,易致水液电解质紊乱。苓桂术甘汤临床常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用以温阳消饮、泄肺逐水,更甚者可与十枣汤合用峻下逐水,增强疗效。炎症因子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其中TNF-α是细胞因子网络的关键因子,在慢性心衰时TNF-α合成分泌增多,并激活NF-κB使其转入胞核内,进一步激活系列炎症、生长以及凋亡等基因的表达。该项研究由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右心心衰模型,TNF-α和NF-κB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呋塞米和苓桂术甘汤干预后均显著下调。表明苓桂术甘汤可通过NF-κB 介导的细胞因子发挥温阳消饮的作用,进而干预肺源性右心衰的病理过程。该项研究发现高剂量的苓桂术甘汤可以改善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脏病理,并可下调激活的RAAS系统和BNP水平,作用机制与下调NF-κB介导的细胞因子调控作用有关。

赵陆璐等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0;Western blot和q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TLR4/Myd88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给予苓桂术甘汤处理后的疾病大鼠心功能与心室重构明显改善,心肌细胞损伤减少,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下调心脏组织TLR4、Myd88、NF-κB的表达水平。研究认为苓桂术甘汤抑制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与调控TLR4/Myd88通路相关。

于静通过苓桂术甘汤加减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衰大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用药后大鼠心功能及LVEF、血清中BNP、IL-6含量等的变化。她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心衰组(40只)进行造模。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心衰组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模期间死亡1只,给药完成并适应性喂养1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大鼠LVEF均小于50%,表明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39只心衰大鼠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苓桂术甘汤加减组(10只),卡托普利组(10只),中西医结合组(10只),模型组(9只)。苓桂术甘汤加减组大鼠给予配好的药液1.82mL/(只·天),卡托普利组大鼠给予配好的药液0.45mL/(只·天),中西医结合组大鼠每只每天给予1.82mL的苓桂术甘汤加减药液+0.45mL的卡托普利药液的混合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组别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记录数据,然后称重大鼠体重,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BNP、IL-6含量,剪出大鼠心脏后称重并计算心脏体重指数,心脏组织做切片后进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加减能有效改善大鼠一般状态、降低心重指数及血清中BNP、IL-6水平,治疗效果与卡托普利相近,但中西医结合组疗效较佳;苓桂术甘汤加减能够提高心脏LVEF,有效改善心功能;苓桂术甘汤加减能够减轻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效治疗慢性心衰。

李雪萍等观察了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AngⅡ、ET-1、BNP的影响。实验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以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地高辛组。苓桂术甘汤组灌胃苓桂术甘汤6.83 g/(kg·d),地高辛组灌胃地高辛0.027 mg/(kg·d),模型组与空白组予以普通饮用水进行灌胃,连续灌胃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测;采用ELISA检测血清AngⅡ、ET-1、BNP。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苓桂术甘汤和地高辛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均高于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LVEDD、LVESD较地高辛组降低。苓桂术甘汤组与地高辛组血清AngⅡ、ET-1、BNP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苓桂术甘汤组血清AngⅡ、ET-1、BNP水平与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具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以及抑制内分泌因子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廖佳丹等以左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CHF模型,将CHF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赖诺普利片)、益气中药组(药物组成:黄芪、人参)、活血中药组(药物组成:丹参、三七粉、益母草),益气活血中药组(药物组成:黄芪、人参、丹参、三七粉、益母草)和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组(药物组成:黄芪、人参、丹参、三七粉、益母草、茯苓、葶苈子)。未进行左冠脉结扎手术的大鼠为正常组。利用PCR技术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HF大鼠AT1、ERK2变化。该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AT1、ERK2表达较正常组升高。治疗后各用药组大鼠心肌组织AT1、ERK2表达均降低,其中益气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利水组疗效优于益气活血组。证明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组织中AT1、ERK2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而达到治疗CHF目的。

陈慧等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卡托普利组各25只。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卡托普利组大鼠均行左冠脉结扎术。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芪参益气滴丸组予芪参益气滴丸(药物组成:黄芪、丹参、三七、降香)水溶液(0.175 g/kg),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水溶液(1.2 mg/kg),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以上用药均为临床等效剂量。4组大鼠均连续灌胃给药28天。结果表明,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肾素、AngⅡ表达,下调ACE和AT1受体,增加保护性受体AT2水平,进而RAAS系统激活,从而阻止和延缓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