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以甄脾胃(表8-5-1)
表8-5-1 肥胖症辨证分型
(二)相符之证治从脾胃
1.方药治疗
有研究表明,治疗单纯性肥胖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以白术、黄芪、甘草、陈皮为核心的益气健脾药和以茯苓、泽泻为核心的祛湿药,以及以大黄、山楂、荷叶、决明子为主的通腑消食化积药。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得到13对常用药对,如山楂—茯苓、白术—山楂、茯苓—荷叶、茯苓—泽泻、白术—茯苓、大黄—茯苓、陈皮—茯苓等,所有常用药对均为白术或茯苓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组成,展现了健脾祛湿中药在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运用中的主体地位。常用核心组合有6个,其中的白术、茯苓配伍泽泻和党参、白术配伍茯苓均是由健脾祛湿经典药对(茯苓、白术)加味。白术甘温,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偏于守中。茯苓甘淡渗湿,健脾止泻。二药之中,茯苓偏于利水,白术偏于健脾,两药配用,守中有通,补泻并行,补则健脾助运,使化湿运积有权。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血糖;白术能够促进胃排空及肠蠕动。
2.针灸治疗
从经络理论来看,肥胖症的发生是因为局部的经络阻塞、气血不畅壅滞而致。故在病变局部取穴,直接针灸治疗,可以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中医认为肥胖多责之于脾胃,减肥常用穴位多位于腹部,属于脾经、胃经。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使脏气充盛,运化正常,行气化湿,则肥胖无化生之源。可选取阴陵泉、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带脉、阿是穴配合脐周八穴。脐周八穴包括天枢(双)、大横(双)、中脘、关元、水道(双)。背面选取肾俞(双)、脾俞(双)、三焦俞(双)。也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减肥效果好。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性蛋白线植入所选定的腧穴后,利用线在吸收过程中对腧穴的刺激作用,从而激发患者经气,使之气血调和,从而加强机体自我调节和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