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气”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曲怡通过观察芪参健脾方对SHR尾动脉收缩压及血浆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评价其降压效果及探讨血管舒缩因子释放对血压的影响,考察芪参健脾方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修复,探求高血压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机制;同时研究芪参健脾方对SHR ACE2-Ang(1-7)-Mas-AKT通路中各信号分子含量及肾激肽释放酶表达的调节,探索二者协同作用调节内皮舒缩因子释放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芪参健脾方对于SHR胸主动脉Ⅰ型、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探求高血压进程中血管重构的改善机制;为临床辨证治疗施以芪参健脾方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基础,部分阐释其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实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只24周龄SHR分为模型组(给予蒸馏水,SHR组)、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0.4mg/(kg·d)]、培哚普利联合中药组[培哚普利0.4mg/(kg·d)+中药中剂量,中加西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用药量按照每100g大鼠体质量分别折算为4g、2g、1g),每组10只,以同龄同种系正常血压的京都种大鼠(WKY)10只作为正常组(WKY组),大鼠每日一次灌胃。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大鼠初次给药前以及给药后4小时、2周、4周、6周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每次测量时间为给药后4小时。连续治疗6周。大鼠禁食、自由饮水24小时后,各组大鼠称重,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mL/kg体重)。大鼠麻醉后固定于鼠台上,用0.5%碘伏消毒大鼠腹部皮肤,剪开皮肤及腹膜,显现腹主动脉,注射器缓慢抽血,滴加抗凝剂,4℃静置2小时后3000rpm离心10分钟,抽取上层淡黄色透明血浆,-20℃保存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舒缩因子及Ang(1~7)含量。沿腹腔向上打开胸腔,显现胸主动脉,用手术线结扎胸主动脉上下两端1cm长度,保证血管内含有部分血液,沿结扎处将血管剪下浸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进行血管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HR胸主动脉壁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另取血管组织约50mg放入EP管中,于-70℃冰箱保存,Western方法检测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横向剪开腹腔,充分暴露肾脏,取左肾脏组织约50mg放入EP管中并加入1mL Trizol试剂,于-70℃冰箱保存,PCR方法检测肾脏ACE2、Mas、激肽释放酶基因的表达;另取左肾脏组织约50mg放入EP管中,于-70℃冰箱保存,Western方法检测AKT蛋白表达。
实验研究发现,芪参健脾方中剂量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SHR尾动脉收缩压表现出较好的降压效果,治疗4周达到稳定期;与培哚普利治疗组降压效果相似;芪参健脾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因子NO、PGI2、EDHF、AngⅡ和ET-1的释放平衡,改善高血压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芪参健脾方联合培哚普利及单方高剂量的应用,明显促进了ACE2-Ang(1~7)-Mas-AKT通路中各信号分子的表达,同时也增强激肽释放酶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发挥降压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芪参健脾方联合培哚普利及单方高剂量的应用能有效改善SHR血管病理形态结构,抑制血管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下调TGF-β1的蛋白表达,从而逆转血管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