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食物与药物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人类追求的健康与长寿,离不开科学的食养、食疗和养生。先贤在生活积淀及临床实践中创立和总结了常用食物、中药材以及食疗养生法则,后人有责任去继承、整理、创新、发展。前文已述及,从脾论治心脑血管疾病是符合当下社会及医疗需求的重要举措,调理脾胃贯穿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始终,对老年患者调理脾胃功能尤为重要,本章将围绕饮食与药物两大方面展开介绍。
食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基础。《金匮要略》载有:“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提示应关注疾病与饮食的匹配情况。饮食调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养生之术。《千金翼方》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备急千金要方》有云:“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饮食是调养防病治病的关键。
治疗疾病还可将药食相结合。“药食两攻,则病无逃矣”“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告诫人们用药必须谨慎,对疾病的治疗既要采用“药食两攻”之法,也要优先考虑食疗,“夫为医者,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医者首先要清楚患者的症状及病因,用相应的食物进行食疗。“药补不如食补”“药食两攻”并优先考虑食疗的思想,从现代医学角度也值得提倡。中草药与膳食的合理搭配,能有效地增强人体机能。通过选择不同功能的食物,或通过食物与中药配伍,经过烹调加工,可以制成体现出中医治法的饮食物。临证中根据患者体质与不同季节辨证配以相应药膳,嘱适时服用,可达到调理脾胃、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加快康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