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高血压的基础实验研究

三、从脾论治高血压的基础实验研究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钙离子通道、保护血管内皮和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利尿降压等,从而维持患者血压平稳。六味地黄丸联合中药丹菊葛芩汤在扩张中枢性及末梢性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血压、心脏及血管的平衡稳定中也有显著效果。脾气虚与消化系统中的能量代谢相关,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显著增加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中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ATP、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上调蛋白激酶A(PKA)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上的关键靶点,从而使能量代谢增强,进而发挥补益脾气的作用。

黄晓燕等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实验后发现用药后高血压大鼠血清中ICAM-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胸主动脉组织AT1R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能够降低SHR血压值,相关机制与调控ICAM-1、ET-1、NO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抑制胸主动脉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有关。王现珍等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发展进程中的血管内皮功能修复作用及其机制,通过测定大鼠血压值,肠系膜上动脉乙酰胆碱(ACh)浓度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血清NO-2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动脉组织IL-1、IL-6及iNOS mRNA的表达,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降血压方面与卡托普利类似,但在改善SHR肠系膜上动脉内皮功能方面效果显著,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NOS和IL-1表达,改善血管微环境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谷丽艳等观察芪参健脾汤(白术、茯苓、黄芪、丹参、泽泻和甘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并探讨其对大鼠心肌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和Smad3表达的影响。通过无创血压计监测大鼠尾动脉压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TGF-β1、Smad2和Smad3的蛋白表达,发现芪参健脾汤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且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传导途径内各因子的水平,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功能,这可能是其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纤维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