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
肝郁脾虚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其临床辨证要点为胸胁胀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舌苔白,脉弦或缓。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木郁乘土;或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反侮肝木所致。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喜条达恶抑郁;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两者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病理状态相互影响。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曰:“病多发于肝,三日而之脾。”张子和:“夫愤郁不伸,则肝气乘脾。”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导致肝血匮乏,疏泄失常,气机郁滞;肝气郁结,情志抑郁,气血流通不畅,可引起脾之运化功能失常。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年轻人所处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进而导致疾病中肝郁脾虚证越来越多,如桥本氏甲状腺炎、抑郁症、脂肪肝、溃疡性结肠炎等。基础研究对肝郁脾虚证发病机制、治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视。稳定且方便获取的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对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