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健脾益气,化浊行瘀法治心衰病

四、邓铁涛教授健脾益气,化浊行瘀法治心衰病

吴某,男性,60岁,广东省惠东籍。

主 诉 反复心悸气促2年余,加重伴头晕2天。

现病史 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心慌,劳累后气急,2个月前开始症状加重伴恶心、乏力,无尿,于广东省某医院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级,急性肾衰竭”,行抗心衰、血透等治疗,心衰、肾衰缓解,但恶心、乏力、纳差一直未愈。2天前症状再次加重,遂就诊我院。

查 体 神清,精神极差,慢性面容,发育正常,营养较差,半卧位,唇稍发绀,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底少许湿啰音。心尖搏动无弥散,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40次/分,可闻及早搏3次/分,心尖区可闻及SM4/6级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腹稍膨隆,腹软,肝右肋下2指,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早搏,心肌劳损。

诊 断 心衰(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级,肾功能不全)。

辨 证 脾气亏虚,痰瘀互结,闭阻于脉,枢机不利。

治 则 健脾益气、化浊行瘀。

方 药 温胆汤加减。橘红6g,法半夏12g,茯苓15g,枳壳6g,竹茹10g,党参30g,黄芪12g,田七末3g(冲服),麦门冬10g,五味子6g,白术5g,生姜片2片,益母草30g,甘草5g。

二 诊 患者服药后头晕、呕恶已愈,气促心悸大减,小便频数量多,口干饮多,双下肢始现水肿,按之凹陷,腹稍膨隆,血压恢复正常,脉虚,尺脉弱,舌质嫩、暗,准头、厥庭转亮。现口干,尿多,慎防伤津,原方加石斛12g,另以生晒参10g炖服,进服7剂。

按 语

(1)健脾益气,化浊行瘀,调理枢机。方中法半夏橘红化痰燥湿,入脾、胃、肺经,为君药,党参、白术、北黄芪益气培正,脾气旺则痰浊自化,竹茹降逆化痰泄浊,共为臣药,田七活血化瘀,麦门冬、五味子养阴,为佐药,再以甘草调和诸药,生姜降逆,益母草化浊,共奏健脾益气,化浊行瘀,调理枢机之功。

(2)慢性心衰,重在脾胃,枢机得利。胃气来复之象,中焦脾胃功能渐复,枢机一转,故诸症皆减轻,但为何反见肢肿,盖胃气来复,患者引水自救,但中焦运化功能、肾主水功能、心化气行水功能仍未及恢复,加以痰瘀未去,阻碍水液的正常运化,津液泛于肢体,治法仍宜围绕中焦脾胃、痰瘀阻络的病机关键,是谓不治水而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