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基础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尽管PVAT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它们在非AS性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例如内膜增生、腹主动脉瘤(AAA)以及动脉僵硬和血管炎,受到的关注较少。但有数据表明,功能障碍的PVAT可能与这些疾病有潜在的联系,这些疾病也通常以血管壁炎症、氧化应激、VSMC表型转换和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
有研究发现HFD喂养的肥胖小鼠PVAT可通过eNOS解偶联来增加AAA的形成,这表明PVAT的功能障碍在肥胖状态下对形成AAA发挥作用。同样,将内脏脂肪组织移植到ApoE基因被敲除小鼠的腹主动脉上,发现通过AT1a受体信号通路可促进AAA的形成,这表明主动脉周围的脂肪组织在AA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没有使用真正的PVAT进行移植。也有报道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在肥胖小鼠PVAT中的高度表达会促进AAA的形成。在脂肪细胞上表达的CCL5可以增加T细胞的浸润,促进AAA的形成,表明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在AA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基于人体的研究数据表明,主动脉硬度与PVAT的数量呈正相关,而与体重指数无关,PVAT源的IL-6与人类主动脉硬度和脉搏波速度的增加相关。几项研究还表明PVAT和血管炎综合征之间存在关联,如Takayasu动脉炎,在弹性大动脉内的肉芽肿堆积。Takayasu动脉炎患者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瘦素和抵抗素,这与炎症标记物(如Pentraxin-3)的表达增加有关。
脂肪营养不良是一种脂肪组织数量严重减少的疾病状态,可促进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与过度肥胖患者通常表现相似。鉴于血管周围脂肪细胞与血管外膜相邻,并在血管反应性和高血压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推测脂肪营养不良患者的高血压可能与PVAT的减少或缺失有关。实验动物模型中的脂肪组织消融产生了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肝脏脂肪变性,这为研究脂肪营养不良的全身心血管效应提供了一个模型。有研究者使用无白色脂肪组织、PVAT和棕色脂肪组织显著减少的脂肪萎缩性A-ZIP/F1转基因小鼠研究PVAT在血管功能中的作用,这些脂肪萎缩的小鼠表现出了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结果表明这与缺乏PVAT和上调AT1受体的表达有关。SMPG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完全没有PVAT,但有正常的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同样显示出高血压和动脉僵硬增加。另一方面,低灌注诱导形成的AAA可通过去除PVAT而减少,同时血管壁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也会减少。总之,营养不良状态下的PVAT萎缩可通过多种机制以复杂的方式影响血管功能和疾病状态,阐明其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血管僵硬和重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