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以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及体液潴留(肺瘀血和外周水肿)为临床表现。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学古籍并未将“心衰”作为独立的疾病加以命名。心衰的相关症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有很多论述与其临床表现相似,“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又如金代刘完素在《河间六书》说:“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喘证”“水肿”“心水”等范畴,部分左心衰夜咳、咯血、右心瘀血性肝硬化、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则当属中医学的“咳嗽”“血证”“癥积”“悬饮”“鼓胀”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