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
2025年08月10日
第三节 脾阳虚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
阳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常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出现不同程度的阳虚症状。最常见的阳虚证为脾阳虚、肾阳虚等。脾阳虚证,又称脾胃虚寒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症候,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久之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本证由脾气虚发展而来,同时有畏寒肢冷、脘腹隐痛喜温等寒象。其临床表现包括脾气虚和阳虚两大证候,其中,脾气亏虚,脾失健运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食少、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舌淡脉弱等;脾阳不足,失于温煦,阴寒内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腹胀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脾阳虚是中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个证候模型,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阳虚本质,研究阳虚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等,复制稳定并与临床症状或机制相似的阳虚动物模型尤为重要。脾阳虚动物模型是利用动物的某些特征来模型人体证候特征的一类生物表征模型,对诠释中医药治疗脾阳虚类疾病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