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心力衰竭的基础实验研究

三、从脾论治心力衰竭的基础实验研究

雷瑗琳等以益心附葶饮治疗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方中以桂枝、附子、人参配伍补益心肾,振奋心阳;白术、茯苓皮健脾利湿,使水饮自去,提出此阶段病机核心为阳虚水泛,在温补心肾的基础上,大量使用健脾剂十分关键。建立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研究益心附葶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发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后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降低;治疗后血中脑钠肽(BNP)、血清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的含量均降低。益心附葶饮可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NP、CRP、ET-1的分泌,减缓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有关。徐颖等研究发现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延长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改善心功能。方中黄芪、人参、党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这些益气药可以不同程度地干预心肌细胞产生L型钙电流,通过影响电压通道失活,从而减轻电信号对心肌细胞的影响。王婕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益气活血方能不同程度抑制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气活血方促进心肌细胞sigma1受体(Sig-1R)、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的表达,抑制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表达,恢复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孟慧等研究发现,保元汤可以显著提高HF大鼠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同时抑制左心室内径(LVID)的扩张;此外,可以有效降低循环中ANP、BNP以及AngⅡ的含量;病理结果显示,保元汤可以能够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心肌组织中AngⅡ的生成;保元汤可以下调缺血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1以及AngⅡ1型受体(AT1)的表达;同时下调AT1受体下游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的表达以及上调ACE2的表达;保元汤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中AT1以及其下游P38 MAPK的激活,同时下调TGF-β以及Smad3蛋白的表达。保元汤能有效抑制MI后大鼠缺血区域的纤维化程度,减缓心力衰竭进程,其机制与保元汤调控AT1/P38 MAPK/TGF-β途径相关。汪磊等研究发现,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痰饮证)患者,能进一步改善心衰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下降,说明调脾护心方通过抗炎和改善心室重构发挥治疗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