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与运动系统机能研究方法

六、神经与运动系统机能研究方法

在药效学研究中神经与运动系统机能指标主要包括痛觉研究、镇静催眠作用、抗癫痫作用、学习记忆功能、脑电生理、骨骼肌机能及神经反射等。补益开窍类中药及相关疗法大多有良好的镇痛、镇静催眠、抗癫、益智等作用,传统针灸、骨伤疗法及方药大多可通过调整电生理、骨骼肌机能、神经反射等改善神经与运动系统机能,故科学选用神经与运动系统机能研究技术对中医药疗效评价及开发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痛觉研究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在身体某处产生的一种不愉悦、复杂且痛苦的感觉,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痛觉测定常用痛阈或耐痛阈来表示痛觉与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痛阈是指引起痛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耐痛阈则是指能耐受痛的最大刺激强度。常用痛觉测定方法有机械刺激法、热辐射法、电刺激法及化学刺激法。

常用实验技术及检测指标包括:①热刺激法,常选用辐射热刺激法(又称光热法)是用小型聚光灯产生的一定强度的光束,经透镜聚焦照射动物或人体一定部位以致痛。鼠以甩尾为痛反应指标,家兔则以甩头为反应指标,人以主诉感觉程度为指标。②电刺激法,可选用齿髓刺激法(狗、猫或兔)、小鼠足跖刺激法及小鼠尾刺激法等。③机械刺激法,可选用大鼠尾尖部压痛法和小鼠尾根部加压法。④化学刺激法,可选用钾离子透入法及扭体法进行研究。

(二)镇静、催眠作用研究

行为学观察方面应注意观察动物是否出现活动减少、安静、嗜睡或睡眠及自主活动情况等。另外也可观察与巴比妥类药物的协同作用,包括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及再入睡试验等。

(三)抗癫痫研究

指标包括最大电休克发作、戊四唑最小阈发作情况及神经毒试验等。后者通常选用转棒法、平衡实验、倾斜板法等进行研究评价。

(四)脑电生理研究

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①脑电图检测,可借助于放置在头皮上的引导电极,用脑电图机将脑电活动的波形记录下来即为脑电图。②脑立体定位术,是利用颅骨表面的某些标志(如前中心、人字缝尖、矢状缝、外耳道、眶下缘等部位)与脑表面及脑深部某些结构的相对恒定的关系,借以从外部确定这些颅内结构的空间位置,以便在非直视暴露下对其进行定向的刺激、破坏、注射药物、引导电位等研究。③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任何一点受刺激时,在皮层某区域引出的生物电变化。皮层诱发电位是用以寻找感觉投射部位,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重要指标和研究方法。

(五)骨骼肌机能检测

主要包括生物电和机械收缩特性两个方面。骨骼肌生物电检测包括骨骼肌终板电位的测量、肌梭传入神经放电实验、肌电图测定等。骨骼肌收缩特性研究主要包括骨骼肌的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检测及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的检测等。

(六)神经反射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基础,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均不能实现完整的反射活动。由刺激感受器到反射活动出现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七)学习记忆

学习记忆功能在益智增强记忆力的动物实验中多应用跳台法、避暗法、迷宫法及记忆障碍动物模型、记忆再现缺失模型进行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