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阳还五汤

一、补阳还五汤

(1)药物组成: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2)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曰:“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是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经典方剂。过食膏粱厚味,导致脾失健运,气机受阻,痰浊内蕴,瘀血阻滞,日久脏腑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血脉瘀阻不通,气血失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

方中重用生黄芪以补元气,量大力专,旺气行血,为君药;当归活血补血,为臣药;配以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使瘀祛而不伤正;地龙“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性善走窜,长于通行经络,全方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用于气虚血瘀证。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现代药理发现黄芪重用可扩张血管,改善颅内微循环,提高脑组织耐缺血缺氧的能力,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组织;黄芪重硒元素抑制自由基损伤组织,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当归尾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地龙软化颅内血管,激活纤溶蛋白酶促进血栓溶解。川芎是钙离子拮抗剂,扩张颅内微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颅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调节血小板的功能,抗凝血。赤芍、桃仁改善颅内微循环,防止纤维组织增生,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红花中黄色素降低全血的黏稠度,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神经。丹参酮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再生改善脑神经。

补阳还五汤可调节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14(sCD14)的表达水平,改善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可调节血液浓度、脑能量代谢、保护神经、促进神经再生方面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溶解,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可降低全血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度凝状态;还可正向调节脑能量代谢、炎症损伤、神经功能、内源性代谢等方面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预后更佳。

本方仅适宜于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型,症见意识清晰、面色淡白、唇舌暗紫,脉微弱或缓慢。脑卒中早期症见头痛明显、眩晕、面色锈红、脉洪实或弦硬有力,或脑卒中后期,阴虚阳亢、风火上扰、痰浊蒙蔽者均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