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脾与肠道菌群
现在医学界基本把肠道菌群看作人体的一个器官。肠道不仅仅有消化、吸收功能,它还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肠道菌群影响着宿主的营养吸收、代谢,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也有巨大的影响。中医的脾是“主运化”食物的,也就是胃负责受承食物,把食物变成食糜,然后是脾把食物转化分解,变成我们能吸收的状态,然后脾把其中的营养精微吸收,运送全身,这叫“运化”。那么,在这个运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多数工作是肠道菌群完成的,尤其是“化”这个部分,甚至还包括一部分的“运”。
补脾的中药,比如怀山药、白术等,都可以提供有益菌所喜欢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因此可以起到补脾的作用,这至少是补脾的一部分内容;而一些清除湿热的药物,比如黄连等,具有杀灭害菌的作用,因此也起到补脾的作用。肠道菌群还影响我们的口味、食欲等,比如给喜欢吃肉的人移植了吃素的人的肠道菌群后,这些吃肉的人开始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喜欢吃什么,很可能是受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医认为“脾主思”,而思虑过度也会伤脾。那么,脾和思虑真的有什么关系吗?这点,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看也能得到部分答案。在西医里,有一个说法叫“肠脑”,就是现在越来越发现肠道和情感是相通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影响我们的性格,人们首先在动物研究中发现了这个特点,服用益生菌的小白鼠在危险环境里会显得更加积极。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人也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把女性分成三组,一组服用富含益生菌的酸奶,第二组吃没有益生菌的奶制品,第三组正常饮食。结果4周后,经常服用益生菌的人比其他两组的大脑活动都更加积极。然后更有趣的事情出现了,研究人员把两种性格的小白鼠的肠道菌群互换,结果害羞的小白鼠变得外向,而外向的小白鼠变得害羞了。肠道和情感是如此相通。所以,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看中医的“脾”,会有更多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