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2025年08月10日
三、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以甄脾胃(表8-3-1)
表8-3-1 糖尿病的辨证分析
续表
(二)相符之证治从脾胃
1.方药治疗
近年依据2型糖尿病患者多肥胖而“三多”不著,中医学有“肥人多痰湿”学说,故从痰论治日趋多见,常有理气化痰、升清化浊、化湿祛瘀等治法。也有学者认为脾虚、脾胰同病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脾虚及脾胃失常是主要病机,五脏皆虚为其重要的病理转归,因此健脾益气为重要治法,用方含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枸杞子、山药、丹参、白芍、玉米须等。名老中医常用的健脾固肾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平胃散、胃苓汤、六君子汤等,化湿祛痰类常用加味二陈汤。亦有采用运脾法治疗消渴病,如肝木乘脾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脾虚血瘀型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2.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基础上,能够“未病先防”,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且可以对患者进行系统辨证诊治,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灵枢·五邪》曰:“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皆调于三里。”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和气血,是治疗胃肠病之主穴,也是全身强壮要穴,补虚之要穴。有医者选用足三里、三阴交以补法针刺,太冲、合谷以平补平泻法针刺,留针30分钟;脾俞、胃俞间接灸法5分钟。结果显示:患者糖耐量受损情况明显改善,且腹围及体质量下降。糖尿病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是:肥胖—脾瘅—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脾瘅是“救其萌芽”最关键一步,《针灸逢源》消渴方起着清虚火、健中焦、滋肾阴的作用,正好符合脾瘅的清内热、益脾气、养身阴的针灸治疗基本法则。处方组成为人中、关冲、脾俞、中脘、足三里、公孙、照海、太溪。针刺时先刺脾俞,再刺其他腧穴。其中,脾俞、中脘、足三里、公孙这一组腧穴健脾和胃,健运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