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肥胖症

第五节 从脾论治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肥胖症

肥胖是全球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慢性疾病。在我国城市肥胖的发病率达10%~15%,而且有逐年增高和年轻化的倾向。肥胖的产生是超额摄入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得过剩的能量在机体内不断累积,从而使脂肪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而造成的。肥胖不仅缩短了患者的寿命,还能增加其罹患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骨关节病等疾病的风险,并能引起患者抑郁或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中医认为,肥胖症在中医方面归属于“痰浊”“湿阻”“痰瘀”“脂浊”范畴,多由过食肥甘、饮食不节而致,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等精微物质化生不利,痰湿膏脂蓄积体内发为肥胖,所以有“肥人多湿”“肥人多痰”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