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研究较早,20世纪70年代,湖南医学院应用四氯化碳导致急、慢性损伤的肝郁脾虚模型是肝郁脾虚证模型的起始,这种化学药物造模对模型动物的损害较大,且与疾病的病因病机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反映肝郁脾虚的实质,应用已经逐渐减少。经过40余年的发展,肝郁脾虚证的造模方法有多种探索和改进。常见的单纯肝郁脾虚动物模型可通过夹尾刺激法、慢性束缚法或复合方法如束缚法结合食醋法、母子分离法结合束缚法、夹尾结合苦寒泻下法、复合应激法等制备而成。
(一)单因素造模法
1.夹尾刺激法
夹尾刺激法是根据“怒伤肝,久则郁”的中医原理复制而成,造模时使用尖端包裹了纱布的镊子钳夹大鼠尾巴末端1/3处,使其暴怒,并与其他大鼠厮打,进而激怒其他大鼠,所有暴怒大鼠尖叫挣扎但皮肤不破皮(如有抓伤破皮,则用0.5%碘伏消毒受伤部位,以防感染),每次持续30分钟,每日2次,持续21天,可制备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该方法一般用于大鼠,也可用于小鼠,用于小鼠时,每日用塑料夹夹住小鼠尾巴30分钟,连续刺激15天即可诱导肝郁脾虚模型。
2.慢性束缚法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证造模的主要手段是将实验动物放置在不舒服的环境中,造成“郁怒”。慢性束缚法,是将大鼠置于狭小空间或固定肢体以限制其活动,使其郁怒不能宣泄而出现肝气郁滞,进一步损伤脾之功能,这与肝郁脾虚证的病因接近。造模时,只需要将大鼠束缚于束缚架上,分别固定大鼠胸、腹部,使其动弹不得,束缚过程不予进食、进水,每日3小时,连续21天,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肝郁脾虚的证候,说明模型成功。
(二)多因素造模法
1.夹尾结合苦寒泻下法
造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使用尖端包裹了纱布的镊子钳夹大鼠尾巴末端1/3处,使其暴怒,并与其他大鼠厮打,进而激怒其他大鼠,所有暴怒大鼠尖叫挣扎但皮肤不破皮(如有抓伤破皮,则用0.5%碘伏消毒受伤部位,以防感染),每次持续30分钟,每日2次,持续13天;第二阶段,从第4天开始,实验大鼠每日以1.5mL/200g的剂量灌胃100%生药含量的大黄水煎剂,每日2次,同时将夹尾改为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此阶段持续10天。也可每日刺激3次,从刺激的第三天开始灌胃同剂量的大黄,连续10天。均可制备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
除大黄外,也可应用100%浓度番泻叶水煎剂,每日上午按1mL/100g的剂量灌胃番泻叶水煎剂,灌胃结束1小时后,夹尾致痛,用纱布包裹蝴蝶夹夹于大鼠尾部下1/3,每次30分钟,1次/天,持续14天。
2.慢性束缚加饮食失节法
此多因素造模法常同时进行,对实验动物进行慢性束缚,每日3小时,同时采用隔日喂食的方法,单日正常饮食,双日禁食禁水,持续21天可出现肝郁脾虚模型。也有学者再此基础上,根据“劳则气耗”的中医理论,再加上使大鼠过度劳累,即每日大鼠游泳至力竭,导致脾气虚,造模连续21天,制备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
3.束缚法结合食醋法
《黄帝内经》载:“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因此,研究中常用束缚法结合喂食食醋法来制备肝郁脾虚动物模型。造模时,使小鼠每日在束缚模具中束缚2次,每次3小时,同时在其饮用水中加入食醋,制成5%的食醋水,饮用自由,连续造模35天,小鼠可出现肝郁脾虚证候。大鼠也可应用此法。
4.母子分离结合慢性束缚法
新生小鼠母子分离可使大鼠出现保持较高水平的皮质酮释放,并且出现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利用此可制备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时,将孕鼠所产幼鼠进行母子分离连续14天,第15天开始母子同笼不进行任何处理,第24天使鼠断奶并母子分离,第28天雌雄分笼弃雌鼠至56天,此时,母子分离模型稳定;第61天开始,对大鼠进行慢性束缚,每日3小时,连续21天,可制备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
5.复合应激法
复合应激法是采用多种因素,且相邻两天不重复使用1种因素对实验动物进行刺激,使动物预料不到刺激的发生,进而肝气郁结的方法。常选用的刺激包括禁食、禁水、电击、热烘、冷水游泳、昼夜颠倒、夹尾、束缚、倾斜鼠笼、水平震荡等。以上刺激随机安排,每日1种,相邻2天不使用同一种,连续28天,每种刺激在28天内不超过4次。造模结束后,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肝郁脾虚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