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益气活血,除痰通络法治心悸
董某某,男,72岁,2001年1月3日初诊。
主 诉 反复心悸20年,胸闷1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20年来多次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曾因室早发作而晕厥几次,症状渐重。1999年4月因频发室性早搏在本院二沙分院住院,服用普罗帕酮0.2g每日一次维持。2000年7月停用后早搏明显增多。入院前1周因过度激动后,觉心脏跳一停一,胸闷不适,胸部颇抖。急诊求治,心电图示室早二联律,予利多卡因静滴,好转而入本科。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0次/分,无病理性杂音。入院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四联律,电轴左偏,血糖17.3mmol/L。入院第二天,邓老查房,症见:疲乏,面色晦黯,心悸、胸闷,活动后气促,消谷善饥,口干欲饮,微咳,无寒热,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浮滑。
诊 断 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心功能Ⅱ~Ⅲ级)。
辨 证 气虚痰瘀阻络。
治 则 益气活血,除痰通络。
方 药 温胆汤加减。北黄芪30g,淮山药60g,玉米须30g,竹茹10g,枳壳6g,橘红6g,胆南星10g,茯苓12g,仙鹤草30g,豨莶草12g,丹参15g,甘草30g。服3剂,水煎服。
二 诊 3剂后,即诉无明显心悸胸闷、消谷善饥明显减轻。5天后的动态心电图示:偶发室早(单发室早90个)。继续服用原方2周,上症消失,听诊无早搏,血糖6.83mmol/L,带药出院。
按 语
(1)益气活血除痰通络之法,治心悸气虚痰瘀阻络之证。邓老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阴心阳亏虚为本,以痰瘀闭阻为标。以心阳虚兼痰者,治宜益气除痰,方用温胆汤加减,加用益气之品。邓老分析,本病证属“气虚痰瘀阻络”,以益气活血除痰通络为法,方用温胆汤加减。重用北黄芪、淮山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丹参活血通络,胆南星、竹茹化痰,轻用橘红、枳壳理气化痰。上方中用橘红易陈皮,邓老经验:陈皮除湿化痰为主,痰多用之;橘红行气化痰,胸闷明显用之;用枳壳代实,因后者通腑攻伐力强,而前者理气为主、攻伐力弱。方中重用益气之剂以扶助正气:橘红、枳壳量轻,因恐其有破气之弊。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整体观念。邓老认为中医重视辨证治疗实际上辨证中亦包含辨病。此患者糖尿病史15年,中消症状明显,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北黄芪、淮山药重用既可改善中消症状,又有助于控制血糖,故用北黄芪、淮山药、玉米须、仙鹤草以辨病治疗糖尿病;另外,脉浮,微咳有外感之征,故用豨莶草祛风解表。邓老观点:临证施治,既要辨证,也要结合病史辨病治疗,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均为辨证施治。虽然从西医角度讲,同一患者有多种疾病,治疗时相对独立,甚至毫不相干。而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对某一疾病的控制,有助于另一疾病的治疗,目的是达到整体阴阳平衡,恢复健康。本例中的辨病治疗,即是从整体出发,以助于心悸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