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血脂异常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

四、从脾论治血脂异常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

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稳态失衡是脾虚膏脂转输障碍的关键环节,肠道菌群靶向磷脂酰胆碱代谢调控膏脂转输,而磷脂酰胆碱/ApoA-I/HDL亚类代谢平衡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重要靶标。

王杰等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汤组,每组8只。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制备采用高脂饲料喂饲造模法。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其余各组每日给予高脂饲料喂食。造模60天后,香砂六君子汤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药物灌胃30天[灌胃剂量11.34g/(kg·d),1次/天]。正常组、高脂组以及脾虚高脂组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BS)灌胃,灌胃30天。在第90天时,禁食12小时,正常饮水,称体重,大鼠麻醉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腹主动脉取血,采血后分离肝组织进行后续检测。按生化试剂盒说明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LDL-C、HDL-C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实时荧光定量Q-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FMO3、PERK、FOXO1、MTP、ApoC-Ⅲ、ApoB、VLDLrmRNA和蛋白表达。LC/MS检测各组大鼠血浆TMA和TMAO含量;16S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盲肠内容物;该研究显示,高脂喂饲可使大鼠血脂升高,肝细胞泡沫化明显,OTUs聚类个数降低,提示高脂喂饲后,大鼠肠道内菌群发生了紊乱,高脂组TMA、TMAO水平升高,大鼠肝脏FMO3、PERK、FOXO1、MTP、ApoC-Ⅲ、ApoB及VLDL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脾虚状态下,大鼠血脂水平进一步升高,肝细胞泡沫化显著加重,OTUs聚类个数显著降低,脾虚高脂组TMA、TMAO水平显著升高,大鼠肝脏FMO3、PERK、FOXO1、MTP、ApoC-Ⅲ、ApoB及VLDL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大鼠血脂水平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轻,OTUs聚类个数增加,大鼠血浆TMA、TMAO水平降低,大鼠肝脏FMO3、PERK、FOXO1、MTP、ApoC-Ⅲ、ApoB及VLDL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说明香砂六君子可能是通过纠正大鼠体内肠道菌群紊乱,以及改善TMA/FMO3/TMAO通路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达到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综上,脾虚状态下加重了大鼠体内肠道菌群以及血脂紊乱程度,香砂六君子汤干预后,可以纠正这一紊乱并改善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MA/FMO3/TMAO通路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