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的指标评价

二、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的指标评价

(一)宏观指标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将脾虚痰浊证称为脾虚痰湿证,其常见症状有:脾气虚弱,痰湿内蕴,以食少,腹胀,便溏,体胖困重,疲乏嗜睡,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等。对应至动物模型,其饮食减少、大便溏薄、体胖可直接通过观察和测量实验动物的相关数据来获得;脘腹胀满、疲乏嗜睡等需要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将动物行为转化为对应的中医症状,如疲乏、嗜睡等在实验动物中常表现眯眼、少动嗜卧、耐力下降等;大型动物,体格形态可以通过体质量、体长、腹围、臀宽等数据的变化来体现;以口唇颜色代替舌象;面色萎黄等表现以皮毛的色泽、状态代替等。

有学者汇总研究脾虚痰浊动物模型的宏观指标,发现无论采用哪种造模方法,食少懒动、皮毛枯槁、大便溏薄、肥胖、血脂异常为其成功制备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的共同表现。杨关林教授团队经过临床症状与小型猪的转换,在中医及中兽医理论指导下,参照“脾虚痰湿证”的国家标准,结合小型猪的行为学特点,项目组拟定了小型猪脾虚痰浊证的标准:形体肥胖、倦怠嗜卧、进食淡漠、皮毛不泽、粪便稀溏或干结、口色淡白。同时编制小型猪脾虚痰浊证模型评价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考评,发现粪便性状和划痕、皮毛光泽和等待喂食行为、鼻盘颜色3个条目的累计贡献率为80.165%,基本反映了量表初始设计的维度和评测的内容,分别反映了脾虚水湿不运而便溏,脾虚气血不荣而面色萎黄、肢体失养而倦怠乏力,脾虚证舌象表现。

(二)微观指标

脾虚痰浊动物模型的微观指标主要为评价脾虚的指标和评价高脂血症的血清指标。其中评价脾虚的指标已在脾气虚中详细描述,其中常应用的就是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排泄率;评价痰浊的微观指标目前只有血清脂质相关指标,如TC、TG、HDL-C、LDL-C等,也可见水通道蛋白、粪便含水量和炎症指标IL-10、TNF-α的升高。

(三)方剂反证

关于脾虚痰浊证的反证方剂较多,多以病因病机选用方剂,因脾虚生痰,痰浊阻滞经脉气血运行,日久成瘀,故反证方剂侧重益气健脾,使脾运恢复正常而痰饮自化;有的则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添加化痰降浊药物;有的方剂直接加入祛瘀药。较多应用的方剂如下: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方(党参、白术、茯苓、清半夏、瓜蒌、桃仁、红花、炙甘草)、益气健脾祛瘀方(党参、白术、茯苓、清半夏、瓜蒌、桃仁、红花、炙甘草等组成)、健脾渗湿理气祛痰方(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陈皮、半夏、甘草、荷叶、山楂、莱菔子)、化痰降浊方(生晒参、苍术、白术、陈皮、法半夏、云茯苓、泽泻)、健脾降浊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