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基础之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障碍

三、现代生物学基础之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障碍

杨关林团队通过实验证明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障碍是从脾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一,健脾化痰方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猪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制造高脂血症脾虚痰浊小型猪模型24周时,模型组血清和内皮组织匀浆中tNOS、i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NOS、NO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型猪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损伤;同时模型组血清和内皮组织匀浆中ET-1和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再一次证明模型组小型猪血管内皮损伤并且存在血管炎症的发生。而给药组上述各指标虽较对照组差,但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提示健脾化痰方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型猪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其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的作用机制之一。进一步实验研究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水平显著降低、ET-1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组小猪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上述结果提示,模型组小猪血管内皮功能障碍,NO合成降低、ET-1生成增多,在高血脂的条件下,加速了血管内皮受损;而经过24周健脾化痰中药预防性治疗,健脾化痰组NO、ET-1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与应用健脾化痰中药治疗有关;经过健脾化痰方24周预防性治疗后,S1PR1、PI3K蛋白水平表达显著升高,Akt、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健脾化痰方可能通过上调S1PR1/PI3K/Akt/eNOS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型猪在第24周存在S1PR1/PI3K/Akt/eNOS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改变,提示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型猪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健脾化痰方预防性治疗对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型猪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1PR1/PI3K/Akt/eNOS信号通路实现的。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鼠脾气虚证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因子发生明显变化,ET-1水平显著升高,NO含量有降低趋势,VEGF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脾气虚的发生与进展与血管内皮障碍具有相关性,推测虚-痰-瘀可能贯穿脾气虚的病机演变进程,脂质代谢异常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因痰致瘀”的现代医学本质。脾气虚证进程中会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推测以脾气虚为肇始,进而痰浊留滞,因痰致瘀,痰瘀互结,致使脉道不利(血管功能紊乱),可能是病情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痰瘀的形成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通过健脾化痰祛瘀法可改善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调整脾气虚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或抑制脾气虚证的演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