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宫与女性生殖生理

一、 胞宫与女性生殖生理

胞宫, 又名女子胞、 子处、 子宫、 子脏、 血室、 胞室等。 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 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胞宫的位置在《类经附翼》 《类经·脏象类》 中均有论及, 子宫“居直肠之前, 膀胱之后”, 它位于带脉以下, 小腹正中, 盆腔中央, 前邻膀胱, 后有直肠, 下口连接阴道。

胞宫的形态最早记载见于金元时期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受胎论》, 明代张景岳《妇人规·子嗣类》 又进一步描述说: “阴阳交媾, 胎孕乃凝, 所藏之处, 名曰子宫, 一系在下, 上有两歧, 中分为二, 形如合钵, 一达于左, 一达于右。” 可见, 中医学的胞宫包括解剖学上所指的子宫、 输卵管和卵巢。

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所有功能, 《内经》 称之为“奇恒之腑”,它既具有脏和腑的一些功能特点, 又区别于脏和腑。 脏是藏而不泻, 腑是泻而不藏, 而胞宫是亦泻亦藏, 藏泻有时。 它主行月经、 分泌带液、 种子育胎、 发动分娩、 排泄恶露, 藏泻分明, 各依其时,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节律性, 充分体现了胞宫功能的特殊性。 胞宫所表现出来的功能,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是脏腑、 经络、 气血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