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免疫学因素
免疫性不孕在不孕症中占10% ~20%。 人类性腺产生的生殖细胞包括精子、 卵子、 受精卵, 及其分泌的激素如性激素、 促性腺激素及精浆, 都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可出现免疫反应, 造成不孕。 免疫性不孕又分为同种免疫、 自身免疫和局部免疫三类。
(一)同种免疫
以男方的精子、 精浆或受精卵作为一种抗原物质, 在女方体内被阴道和子宫内膜吸收产生抗体, 如抗精子抗体(AsAb)等, 而发生同种免疫反应。 正常情况下精浆内存在免疫抑制物, 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 当女性生殖道黏膜破损或精液中的免疫抑制物质受到破坏时, 精子抗原通过生殖道上皮下淋巴细胞产生AsAb, 包绕精子后使精子制动、 凝集, 或产生“颤动现象”, 或使精子失去运动力, 阻止了精子穿过宫颈黏液, 或作用于受精卵而使其着床受阻。 15% ~18%未孕妇女体内有抗精子抗体存在, 而在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患者中约30%可检测到AsAb。
(二)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男性精子、 精浆或女性卵子、 生殖道分泌物等溢出生殖道进入自身的周围组织, 造成自己身体的免疫反应, 在血液中产生相应的抗体物质, 影响精子的活力, 也影响卵泡成熟和排卵。 不孕症患者血清内存在抗透明带抗体, 它能够改变透明带性状, 阻止受精和植入。 抗心磷脂抗体(ACA)多产生于组织炎症、 损伤、 粘连后, 它与小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心磷脂结合, 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PGI2)受到抑制, 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 引起种植部位蜕膜或绒毛供血不足, 导致胚胎种植失败。
(三)子宫内膜局部免疫
子宫内膜中存在大量免疫细胞如CD56 +淋巴细胞, 它们在胚胎种植中可协助滋养层细胞植入子宫内膜, 并帮助绒毛实现免疫逃逸。 同时NK 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还能抑制滋养层细胞的DNA 合成, 限制细胞的无限增殖, 起到对滋养层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当免疫细胞如NK 细胞、 T 细胞、 B 细胞功能异常时则导致胚胎种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