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血虚
若素体虚弱, 阴血不足, 或脾胃虚损, 化源亏少, 营血不足, 或久病失血伤津, 导致冲任血虚, 胞脉失养, 血少则不能摄精成孕。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 胎孕与人的精血有关, 在《格致余论》 中云: “阳精之施也, 阴血能摄之, 精成其子, 血成其胞, 胎孕乃成。 今妇人无子者, 率由血少不足以摄精也, 血之少也, 固非一端, 然若得子者, 必须补其阴血, 使无亏欠, 乃可推其有余以成胎孕。”
除上述因素外, 还有一些因素直接损伤冲、 任、 督、 带脉, 均可以导致不孕。 妇女要妊娠有子, 必须月经调畅, 冲、 任、 督、 带诸脉通盛。 《素问·上古天真论》 云: “女子二七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阴阳和, 故能有子。”若冲任不足, 肾气虚寒, 不能系胞, 故令无子。 《素问·上古天真论》 又说:“督脉生病, 其女子不孕。” 冲、 任、 督、 带诸脉, 其中任何一条经脉有病者均可导致不孕。 《圣济总录》 曰: “妇人所以无子者, 冲任不足, 肾气虚寒也。” 冲任和肾在女性生殖生理中有着重要地位, 肾气不盛, 冲任不调, 天癸不至, 则不能致孕。
清代陈士铎将不孕不育的病因归纳为十种, 在《石室秘录》 中说: “女子不能生子, 有十病。 十病为何? 一胞胎冷也, 一脾胃寒也, 一带脉急也, 一肝气郁也, 一相火旺也, 一肾水衰也, 一任督病也, 一痰气盛也, 一膀胱气化不行也, 一气血虚而不能摄也。” 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不孕不育的病因, 其中以功能性为多, 临床可表现为肾虚、 肝郁、 排卵功能障碍、 月经失调等。 陈氏又说“任督之间有疝瘕之症, 则外多障碍, 胞胎缩入于癥瘕之内, 往往精不能施”,指出器质性病变亦可导致不孕不育, 如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近代由于环境的污染, 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 搅乱脏腑、 气血、 冲任、 胞宫的生殖功能, 以致氤氲乐育的活动受到影响, 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重视这些因素的干扰, 分析脏腑、 气血、 阴阳对生殖调节的整体作用, 强调诸因素对生殖功能产生的影响, 充分将造成生殖障碍的风险减低到最小程度, 以利于营造良性的孕育环境, 避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