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1. 湿热蕴盛
主要证候: 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睾丸炎患者。 睾丸肿胀疼痛, 阴囊红肿, 扪之灼热, 恶寒发热, 全身酸楚,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口干口苦,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热蕴结, 壅阻肾子, 则见肾子肿痛, 阴囊色红而灼热; 湿热内盛, 则身发寒热, 关节酸楚; 湿热之邪下注, 膀胱受扰, 则小便短赤; 湿热蕴结少阳之络, 则口干口苦;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皆是湿热之证。
治法: 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龙胆草、 黄芩、 栀子、 夏枯草清肝胆湿热,解毒消肿; 泽泻、 车前子清热利湿, 使邪从下走; 赤芍、 生地黄、 丹皮凉血解毒, 顾护肝阴; 碧玉散清肝利湿。 诸药合用, 共奏清泻肝经湿热、 解毒消痈散结之功。
若寒战高热, 局部红肿明显者, 可加银花、 连翘、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小便赤涩热痛者, 加白茅根、 芦根; 睾丸鞘膜积液者, 加虎杖、 木通; 若见肉眼血尿者, 加小蓟、 地榆凉血止血。
2. 瘟毒流注
主要证候: 多见于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 睾丸肿胀疼痛, 扪之灼热, 阴囊皮色多不变, 发热午后为甚, 精神萎靡, 舌淡红苔薄, 脉浮数。
证候分析: 瘟疫之毒, 本犯于上, 循经下注, 留滞于少阳之络, 故见睾丸肿痛; 其性瘟热, 非火热之所比, 故扪之灼热, 阴囊无明显红肿; 瘟毒之邪,最易伤人阴气, 稽留而久, 则精神萎靡而发热, 午后为显; 舌淡红苔薄, 脉象浮数, 皆为瘟毒犯上, 循经下注之证。
治法: 清瘟败毒, 消肿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 方中柴胡、 黄芩疏肝清热, 燮理阴阳; 板蓝根、连翘、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玄参、 炒牛蒡子、 僵蚕、 炙升麻疏风、 清瘟、 败毒; 青皮疏肝理气, 并行引经之职; 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共奏疏风、 清瘟、 败毒、 消肿、 散结之效。
热毒盛者, 加黄柏、 栀子; 肿胀疼痛甚者, 加延胡索、 川楝子; 睾丸结块明显者, 加荔枝核、 橘核; 便秘、 溲赤者, 加车前子(包煎)、 生大黄(后下); 低热汗出者, 加青蒿、 白薇。
3. 气滞血瘀
主要证候: 病前有跌仆、 骑跨等致睾丸外伤史。 睾丸肿痛, 甚则阴囊皮肤青紫、 瘀斑, 痛引少腹, 影响直立或行走, 继则睾丸疼痛加重, 身伴寒热,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口干而苦, 舌淡红, 边尖或有紫斑、 瘀点, 脉涩或数。
证候分析: 外伤之因, 睾丸脉络之经受损, 气滞而血不循经, 故见睾丸肿痛, 阴囊皮肤或见青紫; 瘀血阻滞, 经气不通, 故疼痛而痛引少腹; 气血瘀阻之上, 复因湿热、 热毒之邪相干, 则睾丸疼痛、 红肿并现, 而成子痈之证; 热壅于内, 则寒热交作, 口干而苦,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舌淡红, 边尖或有瘀斑、 瘀点, 脉涩或数, 皆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方药: 四逆散加复元活血汤加减。 方中柴胡、 枳壳疏肝理气; 天花粉、 川牛膝、 炮山甲、 当归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 炒白芍、 延胡索缓急柔肝止痛; 炙甘草缓急并能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共奏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之功。
胀痛甚者, 加青皮、 白芷; 两少腹拘急而痛者, 加乌梅、 细辛; 肿块质地不消者, 加皂角刺、 浙贝母; 小便赤涩不爽者, 加车前子(包煎)、 白茅根。
4. 痰气交阻
主要证候: 多见于病变初期或慢性睾丸炎患者。 睾丸肿胀疼痛, 阴囊有下坠感, 可扪及肿块或硬节, 压痛明显, 小腹、 少腹牵涉不疏, 时或坠痛, 舌淡红苔薄, 脉弦涩。
证候分析: 肝郁不疏, 气机郁滞, 中运不健, 则水湿易为痰湿之变, 痰气交结, 稽留于少阳之络, 则见睾丸肿痛; 痰气乃有形之邪, 壅滞经遂, 故见肿块或硬结; 痰气交阻, 经气不利, 不通则痛, 且易牵涉小腹、 少腹为患, 或为坠痛; 舌淡红苔薄, 脉弦涩乃痰气交阻之象。
治法: 行气化痰, 散结消肿。
方药: 橘核丸加减。 方中橘核行气疏肝止痛; 木香、 川楝子入厥阴气分,行气止痛; 桃仁、 延胡索入厥阴血分, 活血化瘀; 枳实、 厚朴破气、 化痰、 散结; 海藻、 昆布、 海带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 共奏化痰散结、 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之功。
肿块质硬偏硬者, 加炮山甲、 制南星; 胀痛甚者, 加白芷、 制香附; 舌苔厚腻者, 加川朴、 苍术。
5. 肝肾阴虚
主要证候: 见于急性睾丸炎后期, 以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最为多见。 睾丸日渐萎缩, 质地松软, 时有酸胀不适感, 精神萎靡, 体倦乏力, 或见阳痿、 早泄、 性欲减退, 或有午后低热、 易汗, 舌淡红苔薄少, 脉细数。
证候分析: 热毒之邪, 尤其是瘟毒之邪, 伤于人体, 最易耗伤人之阴津,而睾之病, 其位在肾, 为肝经循行之络, 故肝肾之阴精受之戕伤最显, 肝肾阴虚, 睾失濡养, 则日渐萎缩, 睾体不丰, 其质松软; 肝肾之精不足, 故精神萎靡, 体倦乏力; 肾主生殖, 肾精匮乏, 其用不振, 故可见阳痿、 早泄、 性欲减退等症; 阴精受损, 其阳易浮, 故低热、 易出汗以午后为甚; 舌淡红苔薄少,脉细数, 皆肝肾不足之象。
治法: 滋补肝肾, 益气填精。
方药: 聚精汤加减。 方中熟地黄、 枸杞子、 制首乌滋补肝肾, 益阴填精;沙苑子、 淫羊藿、 山茱萸补肝肾, 益肾气; 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 填精生髓;太子参、 制黄精健脾益气, 以后天养先天; 炒薏仁健脾利湿, 并防滋腻太过。诸药合用, 共奏滋补肝肾、 益气填精之功。
(二)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急慢性细菌性睾丸炎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 也可应用广谱青霉素(需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 一般至少应用1 ~2周。 腮腺炎性睾丸炎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但可预防继发感染。
(2)局部封闭治疗: 睾丸疼痛较甚者要用1%普鲁卡因(需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10 mL 作患侧精索封闭, 可起到止痛、 消肿、 改善睾丸血液循环、 保护生精功能的作用。
(3)支持疗法: 对于病势较甚, 高热不退, 消耗较大者, 可予支持疗法。腮腺炎性睾丸炎以及细菌性睾丸炎在足量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并可结合使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
2. 手术治疗
睾丸炎化脓后应切开排脓, 并保持引流通畅。
(三)中医验方及成药治疗
1. 清热利湿化瘀汤《名医名方录》
蒲公英30 g, 金银花20 g, 连翘15 g, 滑石15 g, 茯苓15 g, 车前子15 g,莲须15 g, 当归12 g, 赤芍12 g, 败酱草15 g, 丹参20 g, 穿山甲9 g, 王不留行15 g, 甘草6 g。 每日1 剂, 水煎, 分2 次服。 适用于治疗急性睾丸炎。
2. 柴胡疏肝散加味(陕西中医1993 年第2 期)
柴胡、 黄芩、 枳壳各9 g, 白芍12 g, 乌药、 桃仁、 小茴香、 橘核、 败酱草各10 g, 炙甘草6 g。 每日1 剂, 水煎, 分2 次服。 适用于治疗急性睾丸炎。
3. 除湿逐瘀止痛汤《中医男科临床手册》
柴胡15 g, 川楝子10 g, 车前子10 g, 青皮10 g, 苍术15 g, 法半夏15 g,荔枝核15 g, 橘核15 g, 小茴香6 g, 红花10 g, 桃仁10 g, 乌药12 g, 白芍60 g, 枳壳10 g, 甘草20 g。 水煎服, 每日1 剂。 适用于治疗慢性睾丸炎。
4. 双花银翘散( 《中医杂志》 1988 年第1 期)
金银花、 连翘、 葛根、 生石膏、 天花粉各15 g, 板蓝根12 g, 鲜芦根24 g, 赤芍、 郁金、 牡丹皮、 龙胆草、 川楝子各9 g。 水煎服, 每日1 剂。 适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
5. 加减普济消毒饮( 《广西中医/》 1979 年第3 期)
黄芩12 g, 川连须9 g, 牛蒡子、 玄参、 桔梗各12 g, 甘草、 陈皮各6 g,大青叶15 g, 升麻9 g, 柴胡12 g, 马勃、 连翘各9 g。 水煎服, 每日1 剂。 适用于治疗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6. 贯众饮( 《中医杂志》 1981 年第8 期)
贯众(去毛洗净)60 g。 上药加水700 mL, 煎至500 mL。 每日早、 晚各服250 mL, 或分次当茶饮。 适用于治疗急性睾丸炎。
7. 加味补中益气汤( 《四川中医》 1985 年第2 期)
黄芪18 g, 党参15 g, 白术12 g, 柴胡、 升麻、 陈皮、 当归各10 g, 甘草5 g, 生姜3 片, 大枣5 枚。 水煎服, 每日1 剂。 适用于治疗气虚下陷型腮腺炎性睾丸炎。
8. 僵蚕饮( 《湖北中医杂志》 1986 年第3 期)
僵蚕、 蝉蜕、 防风、 荆芥各12 g, 姜黄6 g, 大黄9 g, 蒲公英24 g, 橘核18 g。 水煎服, 每日1 剂。 适用于治疗风热型腮腺炎性睾丸炎。
9. 温阳散结汤( 《河南中医》 1986 年第5 期)
附子(先煎90 min)、 干姜各30 ~60 g, 白芍、 甘草各30 g, 大黄、 桂枝、细辛、 路路通、 橘核、 当归各10 g。 水煎服, 每日1 剂。 适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型急、 慢性睾丸炎。
10. 清睾汤(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0 年第4 期)
龙胆草、 荔枝核(打)、 川楝子、 地龙各15 g, 车前子、 海藻各30 g, 生地黄、 昆布各20 g, 柴胡、 橘核、 枳实、 五灵脂、 桃仁、 广木香各12 g, 葎草60 g, 大黄(后下)9 g。 水煎服, 每日1 剂, 饭后服。 适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睾丸炎。
11. 腮腺炎片
有清热解毒、 软坚消肿之功。 每次4 ~8 片(每片重0.3 g), 每日2 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 服药期间忌鱼腥发物。
12. 月华丸
有滋补肺肾、 生津润萎之功。 每次3 g, 每日1 ~3 次。 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治疗腮腺炎性睾丸发生睾丸萎缩者。
(四)其他疗法
1. 体针疗法
取太冲、 大敦、 气海、 关元、 三阴交。 上穴轮流使用, 每日针刺1 次, 用泻法。 适用于急性睾丸炎初期。
2. 艾灸疗法
取绿豆大艾炷, 置于阳池穴上灸3 壮, 每日1 次。 适用于急性睾丸炎初期。
3. 贴敷疗法
初起用金黄膏外敷, 或用马鞭草全草捣烂, 蜜糖适量, 调匀敷贴患处。 溃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祛腐, 盖红油膏; 脓尽用生肌散生肌收口。
4. 坐浴疗法
用马齿苋、 芒硝各30 g 煎汤。 保温坐浴, 每日2 次, 每次15 min。 适用于睾丸炎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