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影像学检查
(一)阴囊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阴囊内容物且无副作用, 正常的睾丸和附睾同为软组织回声。 阴囊积液、 阴囊皮肤增厚、 附睾纤维化, 特别是隐睾时确诊很难确定睾丸的体积。 超声检查可客观、 重复、 准确地测量睾丸的体积, Behre 认为这对睾丸的内分泌轴纵向治疗很重要。 急性附睾炎时超声检查附睾表现为增大、 低回声图像, 通常伴有阴囊积液; 慢性附睾炎因附睾纤维化而高回声; 精液囊肿表现为附睾内无回声, 甚至是圆形的病灶。 慢性前列腺炎, 显示前列腺大小、 边界无明显异常, 内部及大小不定、 部位各异的斑状回声, 不伴声影。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形态增大, 经腹壁途径常在内外腺分界线上发现结石; 经直肠途径更易显示前列腺内的回声结节、 形圆、 界清。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大凸出,程度不如增生症, 内部回声不均匀, 出现强回声斑或低回声区, 前列腺失去常态, 左右不对称或边界高低不平, 侵进邻近组织, 浸润膀胱颈部和三角区, 使之增厚, 高低不平, 或向精囊侵犯或累及肠壁。 鞘膜积液, 正常时睾丸被膜在声像图中重合不分, 当睾丸鞘膜积液时在睾丸周围的大部分有无回声的暗区围绕, 透声良好。 无回声暗区的大小与积液量呈正比, 如为精索鞘膜积液, 其无回声区不围绕睾丸。 肿瘤侵及睾丸一部分时, 超声见到睾丸暗区的一部分增大, 光点增多, 侵及整个睾丸时, 则正常睾丸图像消失, 只见到光点增多的睾丸肿瘤图像, 精原细胞瘤为极多的散在光点分布不均匀, 出现斑状光团, 胚胎癌的声像图像介于二者间, 混合性肿瘤的回声光点增多。 因为不育患者患睾丸肿瘤的可能性大, 而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对不育患者应常规进行超声检查。
(二)Doppler 超声检查
可以测量到蔓状静脉丛的血流。 在Valsalva 手法检查时将反流的血液转变为声音信号并可记录双向血流。 Doppler 或双向超声检查很适于确定手术指征,并可作为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客观指标。
(三)温度记录法
精索静脉曲张使得静脉血液淤滞造成患侧睾丸和阴囊的温度增高, 故两侧的温度差异为精索静脉曲张产生的病理生理结果提供了重要信息, 可用温度敏感的胶片测定或用可以动的测量表进行24 h 测量, 但尚未成为常规的诊断方法。
(四)经直肠前列腺、 精囊超声检查
对性腺功能减退和男子不育的诊断很有意义。 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诊断前列腺炎、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肿瘤, 可确定前列腺内射精管囊肿和扩张是造成梗阻的原因还是梗阻的结果。 Behre 等人发现, 前列腺体积减小是性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特征性表现, 睾酮治疗数月后睾酮的体积增加到相应年龄的范围,但不会超过正常值范围。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尿流率是检测BPH 患者的重要指标。 超过45 岁的男性患者定期检测PSA 对于早期发现肿瘤很重要,因为睾酮治疗可以促进前列腺肿瘤的生长。 射精前或射精后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诊断精囊发育不全和功能障碍, 但到何种程度才会发生不育尚不能确定。 输精管先天畸形表现为: 射精量减少、 精子缺乏和血浆果糖浓度低。 常见的畸形有输精管发育不全、 增生或囊性扩张。 早在1993 年就有报道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诊断前列腺精囊炎。
(五)进一步的显像技术
怀疑病变位于脑垂体或下丘脑时可考虑用磁共振显像技术, 它优于常规的X 线或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鞍区显像。 怀疑单侧或双侧隐睾或无睾症, 当超声检查在阴囊和腹股沟未能发现睾丸组织时, 可考虑应用磁共振或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 对年轻的性腺功能不全的患者或青春期延迟的男孩可用X 线检测左手骨骺的成熟程度以确定他们的骨龄, 病变的晚期才能用传统的X 线检测到因雄激素缺乏造成的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改变。 骨质疏松在早期就可用面积或体积测定法诊断, 准确和重复性都很好。 面积测定法有: 双向光子吸收测定法(DPA)和双向X 线能量吸收测定法(DXA); 体积测定法有: 腰椎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QCT)和外周胫骨或桡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QCT)。 定量超声检查不接触放射线、 危险性小, 已经用于筛选患者并可监测治疗, 这些反映激素水平的辅助检查可用作长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检测方法。
(六)输精管和精囊造影术
对于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可以判断其梗阻部位以及输精管和精囊是否发育不全。 如睾丸活检证实睾丸曲细精管有正常生精功能时, 应做输精管、 精囊造影, 射精管阻塞引起无精子症时, 输精管精囊造影图像显示输精管壶腹部明显扩张, 射精管不显影, 造影剂未进入膀胱, 当有先天性尿道异常, 或有射精功能障碍, 或持久性、 复发性前列腺炎或尿道炎, 或前列腺、 精囊指诊异常时,考虑做尿道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