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因病理
2025年11月02日
一、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睾丸炎病位在外肾, 病因多为外感湿热、 瘟毒下注、 痰气交阻、 湿热之邪, 壅滞于下, 结于肾子, 发为此疾。 热盛肉腐化为脓, 瘟毒久滞并能耗损肝肾之阴, 致生子痿(睾丸萎缩)之变。
1. 湿热壅盛
阴部为阳明和少阳经所络属。 湿从外感或湿自内生, 或滞于少阴或蕴于阳明, 循经下注, 犯于阴处则易生子痈之疾。
2. 瘟毒流注
冬春季节, 乍暖还寒, 瘟疫之邪盛行。 风瘟之邪袭于上, 则痄腮之疾易生。 腮为少阳胆经之络, 壅滞而不得解, 循经下迫, 则恙及肾子, 而成卵子瘟。
3. 气滞血瘀
跌仆、 骑跨等致睾丸损伤, 轻则经络受挫, 气滞血瘀; 重则络伤脉绽, 血不归经。 然无论轻重, 气血瘀滞皆成肿而痛, 复因湿热外邪所伤, 则子痈作矣。
4. 痰气交阻
肝郁不舒, 枢机不畅, 气滞乃生; 中焦受碍, 健运失常, 水湿聚而成痰。痰气交阻, 阻于少阳之络, 肾子肿硬而成子痈之疾。
5. 肝肾阴虚
热毒蕴结, 尤其是瘟毒相滋, 阻于睾络, 最易伤及肝肾之阴精。 肝肾不足, 睾体失滋, 则日渐痿废, 而成子痿之症。
(二)西医病因病理
睾丸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多系细菌感染所致, 其主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 感染途径有三: 一是自输精管、 附睾逆流; 二是经血液、 淋巴播散; 三是由附睾炎扩散成睾丸炎, 并常继发于尿道炎、 膀胱炎、 精囊炎及前列腺炎。
发生本病时, 睾丸明显肿大、 充血、 变硬、 有小脓肿形成。 显微镜下可见结缔组织增生、 水肿及广泛中性粒细胞浸润, 间质细胞无明显病变。 曲细精管可有不同程度退化、 坏死、 萎缩或纤维化。 最后睾丸变小、 变软。 有时附睾亦有同样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