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
2025年11月02日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 说“凡人无子, 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 故有绝嗣之殃”, 明确指出夫妻任何一方有五劳七伤、 虚羸百病皆可导致不孕不育。 明代薛立斋在《校注妇人良方》 中说: “妇人之不孕,亦有因六淫七情之邪, 有伤冲任, 或宿疾淹留, 传遗脏腑, 或子宫虚冷, 或气旺血衰, 或血中伏热, 又有脾胃虚损, 不能营养冲任。 审此, 更当察其男子之形气虚实何如……有肾虚精弱, 不能融育成胎者, 有禀赋微弱, 气血虚损者,有嗜欲无度, 阴精衰惫者。” 薛氏在认识到不孕不育的病因是多方面、 复杂的同时, 也认识到不孕与男子抑或有关。 古人的这些认识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即使对现在也有指导作用。
中医认为, 导致妇科疾病的因素有淫邪因素、 情志因素、 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 淫邪因素之中以寒、 热、 湿为多发; 情志因素方面以怒、 思、 恐为常见; 生活因素主要指早婚多产、 房事不节、 饮食失调、 劳逸过度、 跌扑损伤等; 体质因素(包括先天因素)是指人的体质强弱而言, 即脏腑、 经络、 气血活动的盛衰。 淫邪因素、 情志因素和生活因素都是致病的条件, 它们作用于机体后能否发病, 以及发病后的表现形式、 程度与转归如何, 是由体质因素决定的。 《素问·评热病论》 说“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说明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体质)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而女性不孕症则常由脏腑、 气血、 冲任督带四脉和胞宫功能盛衰来决定。
女子不孕, 除先天性病理因素影响外, 主要是后天脏腑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而致冲任病变, 胞宫不能摄精成孕。 本病常见的病因有肾虚、 肝郁、 痰湿、血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