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治疗

四、 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1. 湿热下注

主要证候: 带下量多, 色黄或黄白相兼, 质黏稠如脓或质稀如米泔水或如乳酪状, 有臭气, 外阴瘙痒。 心烦易怒, 胸胁胀痛, 口干口苦不欲饮。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杀虫止痒。

方药: 萆薢渗湿汤( 《疡科心得集》)加减。

萆薢、 薏苡仁、 黄柏、 赤茯苓、 丹皮、 泽泻、 通草、 滑石、 苍术、 苦参、白鲜皮、 鹤虱。

方中萆薢、 黄柏清利湿热, 苍术、 薏苡仁健脾化湿, 泽泻、 通草、 赤茯苓、 滑石利湿通淋, 丹皮清热凉血, 苦参、 白鲜皮、 鹤虱杀虫止痒。

2. 脾虚湿盛

主要证候: 带下色白或淡黄, 质黏稠, 绵绵不断状(滴虫性)或呈糊状(霉菌性), 无秽气, 面色萎黄, 四肢不温, 精神疲倦, 纳少便溏。 舌淡红,苔薄腻, 脉缓。

治法: 健脾益气, 升阳除湿。

方药: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加减。

白术、 党参、 山药、 苍术、 白芍、 陈皮、 柴胡、 黑芥穗、 车前子、 芡实、甘草。

方中重用白术、 山药以健脾束带; 党参、 甘草补气扶中; 苍术燥湿健脾;白芍、 陈皮、 柴胡疏肝解郁, 理气升阳; 车前子利水除湿; 黑芥穗祛风胜湿;芡实健脾止带; 柴胡与芥穗还有升阳之效。

3. 肾阳虚衰

主要证候: 白带清冷量多, 质稀薄, 终日淋漓不断。 腰酸如折, 小腹冷感, 小便清长, 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白, 脉沉迟。

治法: 温肾培元, 固涩止带。

方药: 内补丸( 《女科切要》)加减。

菟丝子、 补骨脂、 桑螵蛸、 黄芪、 鹿茸、 熟附子、 肉豆蔻、 白术、 淫羊藿、 山药、 甘草。

方中鹿茸、 补骨脂温肾阳, 生精髓, 益血脉; 菟丝子补肝肾, 固血脉;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健脾益气; 熟附子、 淫羊藿温补肾阳; 桑螵蛸、 肉豆蔻收涩固精。

4. 肾阴不足

主要证候: 带下量少, 质稍黏无臭, 阴部干涩, 灼热瘙痒。 头昏目眩或面部烘热, 五心烦热, 失眠多梦, 便艰尿黄。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 益肾滋阴, 清热止带。

方药: 知柏地黄汤( 《症因脉治》)加味。

知母、 黄柏、 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芡实、 金樱子、 当归、 白鲜皮、 制首乌。

方中知柏地黄汤为滋肾清利的代表方, 加芡实、 金樱子补肾固涩止带, 当归、 制首乌养血祛风, 白鲜皮止痒。

(二)中医外治

1. 苦参、 百部、 蛇床子、 地肤子、 白鲜皮各20 g, 石榴皮、 黄柏、 紫槿皮、 明矾各15 g。 水煎服, 滤去渣, 熏洗阴道。 每日1 剂, 每日1 ~2 次, 每次20 min, 7 日为一疗程。

2. 黄柏、 土茯苓、 苦参、 蛇床子、 乌梅、 苦楝根皮、 百部、 地肤子各等份, 共为粗末。 每次取粗末40 g 置盆内, 开水冲, 纱布滤渣, 趁热坐盆上熏洗。

3. 鸦胆子仁40 粒, 打碎加水浓煎取液40 mL, 灌洗阴道, 每日1 次。

4. 蛤粉、 冰片、 雄黄各5 g, 研细末, 用菜油调匀, 涂抹阴道, 每日1 次。

5. 黄柏、 青黛、 蒲黄、 甘草、 雄黄、 龙胆草、 薄荷各3 g, 石膏30 g, 冰片12 g, 共研细末。 清洁阴道后喷撒药粉少许于阴道及外阴。 隔日1 次, 3 次为一疗程。

6. 蛇床子60 g, 苦参、 桃仁、 雄黄各30 g, 枯矾15 g。 桃仁捣如泥, 余药研末, 调和做成橄榄形栓剂。 每晚洗净后纳入阴道, 连用7 日为一疗程。

7. 苦参蛇床洗方

外洗基本方组成: 苦参30 g, 川椒、 白鲜皮各10 g, 黄柏15 g, 百部、 蛇床子各20 g。

加减: 滴虫性阴道炎, 加苦楝皮、 仙鹤草各15 g, 石榴皮、 五倍子各10 g, 猪胆汁10 mL 或食醋20 mL (另兑); 霉菌性阴道炎, 加白头翁、 鹤虱各15 g, 皂角30 g, 土槿皮20 g, 艾叶5 g; 淋菌性阴道炎, 加大枫子10 ~20 g, 鸦胆子、 土茯苓各20 g, 金钱草15 g, 轻粉2 g (冲用), 大蒜汁5 ~10 mL (另兑);细菌性阴道炎, 加天葵子20 g, 蒲公英、 野菊花、 夏枯草各10 g, 青黛30 g (另冲); 外阴溃疡, 熏洗后用冰硼散或六神丸研末撒于溃疡面。

用法: 上药加水适量, 煎30 min, 取药液500 mL, 趁热先熏后洗, 已婚者用带尾棉球或纱布浸汁塞入阴道, 未婚者可用特制棉签浸药液入阴道, 抬高臀部, 30 min 后取出。 若外阴有溃疡者, 熏洗后用冰硼散或六神丸研末撒于溃疡面。 病重者每日早晚各1 次, 轻者睡前1 次。 全身症状明显者加辨证治疗,如心脾两虚用完带汤加减, 湿热下注用止带丸加减, 肝郁脾虚用逍遥散加减,肝肾阴虚用麦味地黄丸加减, 湿毒蕴结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全身症状不明显,单一用局部治疗。 7 ~10 日为1 疗程, 一般用1 ~3 个疗程。

8. 三黄药膜

组成: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量。

用法: 上药研细末, 取3 g, 羧甲基纤维素钠4.5 g, 甘油5 mL, 蒸馏水250 mL, 制成面积为30 cm×35 cm 的药膜2 块。 每次取1 块, 塞入阴道深处,每日1 次。 月经期停用。

9. 麦饭石

组成: 麦饭石。

用法: 将颗粒状麦饭石洗净, 按1∶10 比例, 加清水煮沸5 ~7 min, 冷至30 ℃左右。 擦洗阴道, 每日1 次或2 次。 症状严重者, 擦洗后阴道放置该药液浸泡带尾棉球, 6 h 取出。

10. 中药煎剂冲洗

组成: 生半夏30 g, 白矾10 g, 生南星、 苏叶、 菖蒲、 苦参、 花椒各20 g。

用法: 上药加水1 500 mL, 煎取药液1 000 mL, 每次500 mL 用灌肠器作阴道冲洗, 冲洗时间30 min, 每日2 次, 7 日为1 个疗程。

(三)针灸治疗

1. 毫针

(1)取穴: 气海, 曲骨, 归来, 风市, 太冲。 操作: 前3 个穴位向下斜刺或直刺1 寸捻转法, 使针感向外阴传导。 后2 穴均直刺0.5 ~1 寸, 平补平泻。适用于湿热型阴道炎。

(2)取穴: 气海, 归来, 复溜, 太溪, 阴陵泉。 操作: 气海, 归来直刺1 ~1.5 寸, 捻转泻法, 使针感向外阴放射。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道炎。

2. 耳针

(1)取穴: 外生殖器, 肝, 肾, 肾上腺, 三焦, 耳背静脉。 操作: 急性期用毫针中等刺激, 耳背静脉放血, 每日1 次。 慢性期用埋豆法, 每周2 ~3 次。

(2)取穴: 子宫, 内分泌, 三焦, 肾, 膀胱。 操作: 毫针直刺, 中等刺激, 留针约15 min, 留针期捻针2 次。 每日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3)取穴: 神门, 内分泌, 肝胆, 皮质下, 外生殖器, 三焦。 操作: 毫针中等刺激。 每次选4 ~5 穴, 每日1 次。 耳穴埋针法, 每次选3 ~4 穴, 隔日1次。 适用于湿热型阴道炎。

3. 电针

取穴: (1)曲骨, 太冲; (2)归来, 阴陵泉; (3)气海, 阳陵泉。 操作: 每次选用1 组密波, 中等度刺激, 通电20 min, 每日1 次。 适用于阴道炎。

4. 皮肤针

取穴: 下腹部, 腹股沟, 期门, 三阴交, 隐白。 操作: 中度刺激, 反复叩刺5 遍。 每日1 次, 7 日为一疗程。 适用于慢性阴道炎。

5. 穴位注射

取穴: 曲骨、 中极,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操作: 每次取2 个穴位, 每穴注射5%当归注射液。 隔日1 次, 7 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慢性阴道炎。

(四)饮食治疗

1. 椿根白皮汤

椿根白皮30 g。 煎取药汁, 加入红糖适量, 烊化饮服。 每日2 次, 每日1剂, 5 日为一疗程。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道炎。

2. 木棉花粥

木棉花30 g, 粳米50 g。 先将木棉花加水浓煎取汁, 再入粳米煮成粥。 当餐服食, 每日1 剂, 7 日为一疗程。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道炎。

3. 乌皮汤

乌梅30 g, 秦皮10 g, 百部15 g。 水煎, 去渣取汁, 加白糖适量烊化。 每日1 剂, 分次饮服, 5 日为一疗程。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

4. 苦贯汤

苦参30 g, 贯仲、 百部各15 g。 加水浓煎, 去渣取汁。 加白糖适量烊化。每日1 剂, 分次饮服, 5 日为一疗程。 适用于阴道炎。

5. 白果薏苡仁猪肚汤

白果(去壳)10 个, 生薏仁30 g, 猪肚3 个。 同煮汤至猪肚熟烂为度。 每日服食2 ~3 次, 每次1 小碗, 3 日食完。 适用于脾虚型阴道炎。

6. 莲子仙茅炖乌鸡

莲子肉50 g, 仙茅10 g, 乌鸡肉100 g。 隔水炖3 h。 每日1 ~2 次, 食肉喝汤, 3 日食完。 适用于脾肾两虚型阴道炎。

7. 龟苓汤

乌龟1 只, 瘦猪肉100 g, 鲜土茯苓500 g。 加水文火煎3 h。 每日服食1 ~2 次, 3 日食完。 适用于阴虚夹湿型阴道炎。

(五)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

(1)细菌性阴道病: 首选甲硝唑, 每次200 mg, 口服, 每日3 次; 局部用药, 每次400 mg, 置入阴道, 7 日为一疗程; 妊娠3 个月内慎用。 克林霉素300 mg, 口服, 每日2 次, 局部用2%克林霉素膏剂, 每晚1 次, 连用7 日。此外, 可用双氧水阴道冲洗, 改善阴道内环境, 以提高疗效。

(2)滴虫性阴道炎: 甲硝唑, 每次400 mg, 口服, 每日3 次, 局部用药,甲硝唑200 mg, 每晚1 片, 纳入阴道深处, 10 日为1 疗程。

(3)霉菌性阴道炎: 以碱性溶液(多用2% ~4%苏打液)冲洗后, 选用克霉唑栓、 达克宁栓剂、 制霉菌素栓(片)剂、 米可定阴道泡腾片中的一种, 每晚1 片(粒), 塞入阴道, 连用7 ~10 日。 亦可用1%龙胆紫水溶液涂擦阴道,每周3 ~4 次, 连用2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