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精选

六、 古代文献精选

《素问·骨空论》: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 女子带下瘕聚。”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 “五脏俱虚损者, 故其色随秽液而下, 为带五色俱下……阴阳过度则伤胞络, 风邪乘虚而入于胞, 损冲任之经……致令胞络之间, 秽液与血相兼, 连带而下。 冷则多白, 热则多赤, 故名带下。”

《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带下方论》: “带下之病, 妇人多有之。 赤者属热, 兼虚兼火治之。 白者属湿, 兼虚兼痰治之。 年久不止者, 以补脾胃为主兼升提。 大抵瘦人多火, 肥人多痰。”

《儒门事亲·妇人带下不得错分寒热辨解六》: “治泻痢与带下, 皆不可聚用峻热之药燥之, 燥之则内水涸则必烦渴, 烦渴则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则足肿而浮, 渐至不治。”

《证治要诀·妇人门·赤白带》: “有带疾愈后一二日或再发, 半年一发……此多漏带, 最难治。”

《女科撮要·带下》: “脾胃亏损, 阳气下陷, 或痰湿下注, 蕴积而成。”

《景岳全书·妇人规·带浊梦遗类》: “凡妇人淋带, 虽分甚微, 而实为同类……总由命门不固。 而不固之病, 其因有三: 盖一乃心旌之摇也……一乃多欲之滑也……一乃房室之逆也……”

《万氏妇人科·白浊·白淫·白带辨证》: “妇人常有白浊、 白淫、 白带之疾, 症虽不同, 治亦有别。 白带者, 时常流出, 清冷稠黏, 此下元虚损症也……白浊者, 浊随小便而来, 浑浊如泔, 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白淫者, 常在小便之后而来, 亦不多, 此男精不摄, 滑而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