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诊断

二、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

不孕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且常误认为是“原因不明” 的不孕症。 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慢性盆腔炎粘连的表现, 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常无异常。 偶有黄体期稍短或孕酮水平较低等表现, 但无特异性。 临床一般常用的监测排卵方法, 如基础体温(BBT)、 宫颈黏液(CMS)、 孕酮测定、 子宫内膜活检等均提示为“排卵性” 月经。

2. 特殊检查

(1)B 超连续监测: 于围排卵期(月经周期第8 ~9 日起), 每日用阴道B超连续观察, 了解卵泡发育动态情况, 若有优势卵泡形成, 达成熟卵泡标准(卵泡最大直径≥18 mm, 清晰透亮, 边界清楚等), 而无排卵表现, 即卵泡持续不消失或无明显缩小(卵泡滞留型)或持续增大(30 ~45 mm, 卵泡持续长大型), 子宫直肠陷凹无游离液出现, 即可考虑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周期。 在B 超监测周期中, 应由专人专机检查, 以统一标准, 避免将排卵后的囊性黄体误认为LUF。

(2)腹腔镜检查: 对疑有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时, 行腹腔镜检查科进一步确诊。 一般认为在排卵后1.5 日内排卵征依然存在, 此后会逐渐封闭, 于4 ~5 日完全上皮化, 排卵孔封闭。 故于黄体早期(月经周期第20 日前, BBT 上升2 ~4 日)用腹腔镜直接观察卵巢表面, 见有黄体但无排卵孔裂。

(3)后穹窿穿刺液甾体激素测定: 成熟卵泡中含有大量雌、 孕激素, 卵泡破裂时释放入盆腔, 使腹腔液中雌、 孕激素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浓度, 通常孕激素可高达3 倍以上。 因此, 于黄体早期行后穹窿穿刺, 抽取腹腔液, 测定其雌、 孕激素浓度, 与血中浓度比较, 可推断卵泡曾否破裂。

(4)内分泌检查: 血LH 峰值测定较正常低下或过早出现。

(二)诊断标准

连续B 超检查, 卵泡增大至直径18 ~24 mm, 已达成熟标准, 72 h 内仍不缩小, 或继续增大, 而BBT 出现高温相, 宫颈黏液显示黄体期改变, 血清孕酮水平>3 ng/mL, 可诊断为LUFS。 若卵泡未达成熟标准, 而出现孕激素作用改变, 可诊断为多发性未成熟卵泡黄素化(MILF)。 较之前述成熟型LUF, 此则为早熟型LUF。 也可用腹腔镜检查结合其他临床特征做出诊断, 但因为腹腔镜操作较复杂, 且有创伤性, 故临床一般较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