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物理疗法
电疗法主要有直流电疗法, 离子导入疗法, 低频及中频电疗法, 长波、 中波、 短波及超短波电疗法, 微波疗法等。 磁疗法主要有静磁场疗法、 脉动磁场疗法、 低频及高频交变磁场疗法等。 光疗法主要有红外线疗法、 紫外线疗法及激光疗法等。 超声波疗法主要包括局部直接治疗、 沿神经干治疗及神经反射治疗方式。 运动疗法主要有体育疗法和机械疗法等。 中医药疗法如针灸疗法和拔罐疗法等。
根据理疗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制造出多种理疗仪器, 使理疗的效果越来越好。 其中对男性不育症治疗起到一定效果的物理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 定义
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2.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利用直流电的电场作用以及电学上“同性相斥” 的原理, 带正电荷的药物被直流电场的正极推斥进入人体, 将带负电荷的药物从负极下推斥进入人体。 药物离子主要经皮肤汗腺、 皮脂腺管口或黏膜的细胞间隙进入人体。 药物离子导入皮内深度不超过1 cm, 药物在皮下形成“离子堆”, 可停留数小时至数天, 通过渗透渐渐进入淋巴和血液。 其优点是局部浅表组织浓度较高, 作用持续时间长, 导入的是药物有效成分, 治疗作用兼有反射治疗作用及直流电和导入药物的综合作用, 缺点是导入药量少(为衬垫中药物总量的2% ~10%),作用较慢。
3. 治疗技术和方法
(1)方法基本同直流电疗法。 可采用衬垫法、 电水浴法, 此外还有体腔法及创面、 穴位导入法等。
(2)离子导入药品的选择注意: ①水溶性好, 易电离电解; ②明确药物的有效成分及极性; ③药品成分纯, 不可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或中药煎剂, 或阴阳极交替导入; ④采用局部应用有效的药物。
(3)注意事项: 必须明确导入药物离子的极性。 阳离子从阳极导入, 阴离子从阴极导入。 对于可能有过敏反应的药物, 治疗前须做过敏试验, 过敏者不能导入。 衬垫要彻底清洗、 消毒, 不要有“寄生” (与治疗无关)离子。 药垫最好采用滤纸, 用完后弃去。 棉制品药垫须标符号, 以免混用; 电水浴法药物溶度一般为2% ~5%。 感染创伤须按无菌技术清洁创面, 配制药物的溶剂一般采用蒸馏水、 乙醇等, 避免溶液内有寄生离子。 与热疗法配合应用时, 最好在热疗后进行, 因温热疗法使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毛囊口张开, 汗腺分泌增多, 皮肤导电性改善, 有利于离子导入。 其他注意事项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4)适应证: 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是直流电疗法和所导入药物适应证的相加, 如神经炎、 周围神经损伤、 慢性溃疡、 伤口和窦道、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盆腔炎、 血栓性静脉炎、 瘢痕粘连、 角膜混浊、 骨折等。
(5)禁忌证: 同直流电疗法, 导入药物过敏者。
(二)短波、 超短波疗法
1. 定义
应用短波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短波疗法。 应用超短波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短波疗法。
2. 治疗作用
短波疗法及超短波疗法具有高频电疗共有的生物学效应及治疗作用。 中等以上剂量的短波及超短波电流具有明显温热效应, 小剂量的脉冲短波、 超短波电流主要产生非热效应。 上述两种疗法作用近似, 但超短波作用深度较深。
3. 治疗技术和方法
短波、 超短波治疗机输出功率250 ~300 W, 小型超短波治疗机输出功率25 ~50 W, 肿瘤治疗仪可达1 000 W 以上。 (1)感应电场法: 分为电缆法和涡流电极法两种。 电缆法: 短波电缆盘成饼形、 螺旋形或栅形等置于治疗部位。涡流电极法: 常为单电极, 是内置盘绕电缆的鼓形电极。 电缆或电极与皮肤间隙为1 ~2 cm, 间隙小作用浅, 间隙大作用深。 (2)电容场法: 短波或超短波的电容电极放置方法有对置法、 并置法和单极法。 对置法作用较深, 后二者作用浅。 并置时, 两电极间距离不要互相靠得过近, 以免电力线短路。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 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按要求放置电极, 接通电源, 预热5 ~10 min,调节输出强度, 调节定时器; 治疗结束按相反顺序关机, 取下电极。 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程度一般分四级: Ⅰ级剂量, 无热量, 适用急性炎症;Ⅱ级剂量, 微热量, 用于亚急性和慢性炎症; Ⅲ级剂量, 温热量, 用于慢性疾病和炎症; IV 级剂量, 热量, 用于治疗肿瘤。 注意: 仪器上电流或电压表不能完全反应患者的实际吸收的高频能量。 治疗时间: 每次10 ~15 min (急性病5 ~10 min, 急性肾功能衰竭30 ~60 min), 每日1 次, 10 ~15 次为一疗程。
4. 注意事项
治疗前必须除去身上的金属物; 衣服不能潮湿; 有感觉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 注意防止过热引起的灼伤; 每次治疗必须调节, 头部剂量应小于Ⅱ极, 电缆不能交叉打圈。
5. 适应证
皮肤皮下组织、 骨关节、 胸腔、 盆腔内脏器官和五官的感染、 关节软组织扭伤、 神经炎、 神经痛、 关节炎、 颈椎病、 肩周炎、 腰背筋膜炎、 急性肾功能衰竭、 恶性肿瘤(大剂量)。
6. 禁忌证
恶性肿瘤(Ⅰ~Ⅲ级剂量)、 妊娠、 出血倾向、 心肺功能衰竭, 戴心脏起搏器及金属异物者。
(三)微波疗法
1. 概述
用微波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微波疗法。 微波疗法又分为分米波疗法、 厘米波疗法和毫米波疗法。 分米波、 厘米波克服了短波和超短波共有的皮下脂肪过热的缺点, 使较深肌层产生显著的热作用, 深度为3 ~5 cm, 作用限于单极。
2. 治疗作用
微波的频率特别高, 非热效应明显, 尤其是毫米波。 分米波疗法温热效应比厘米波强。
3. 治疗技术和方法
分米波、 厘米波治疗机的输出功率一般为200 ~250 W, 治癌机的输出功率为500 ~700 W。 辐射器分为非接触式辐射器和接触式辐射器。 前者有多种形状, 以适应体表不同部位的治疗; 接触式辐射器包括耳辐射器和体腔辐射器, 作用功率不超过10 W, 用于耳道、 阴道、 直肠等部位。 治疗剂量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分四级(无热量、 微热量、 温热量、 热量), 亦可根据仪器输出的功率分三级: 小剂量为20 ~50 W, 中剂量为50 ~100 W, 大剂量为100 ~200 W。 小剂量用于急性病, 每次10 min, 每日一次, 6 ~10 次为一疗程; 中剂量用于慢性病, 每次15 ~20 min, 每日一次, 10 ~20 次为一疗程。 恶性肿瘤用大剂量。 操作方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 可穿单层吸汗衣服, 亦可裸露治疗部位, 眼部和阴囊部位用铜网遮盖防护, 病儿骨骺部避免微波辐射。 接通电源, 调节输出, 询问患者感觉, 调节定时器。 治疗结束时, 按上述相反顺序关机, 移开辐射器。
微波组织凝固(MrllC)疗法, 采用2 450 MHz 微波治疗机, 功率为150 ~200 W, 附加针状、 铲状、 叉状等裸露小天线, 治疗时将其插入体表赘生物,亦可经内腔镜插入体腔赘生物, 进行凝固治疗, 功率为70 ~100 W, 每次点凝数秒钟, 使病变组织变白、 萎缩, 每周1 次, 2 ~6 次为一个疗程。
毫米波疗法, 国内有数家生产毫米波治疗仪, 多数治疗仪输出波长为8 lnln的毫米波, 输出方式为连续波或方波调制的脉冲波, 功率密度为1 ~10 mw/cm2。 辐射器分局部照射和穴位照射两种。 治疗时辐射器贴近皮肤, 开放性创面间隙在0.5 ~1 cm。 功率无须调节, 每次治疗20 ~30 min, 每日1 次,5 ~15 次为一个疗程。
4. 适应证
微波疗法适用于炎症性浸润、 软组织损伤、 伤口溃疡、 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等; 分米波、 厘米波高热疗法适用于体表及体腔内的恶性肿瘤, 如皮肤癌、乳癌、 恶性淋巴瘤、 宫颈癌、 直肠癌等; 凝固疗法适用于体表赘生物治疗及经内腔镜治疗胃出血、 胃息肉、 鼻息肉、 宫颈炎等。
5. 禁忌证
与短波、 超短波疗法相似, 但微波禁用于眼部; 分米波、 厘米波禁用于阴囊及小儿骨骺部。
(四)针灸疗法
详见第一节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