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查
(一)白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为条件致病菌, 约有1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 并不引起症状。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急性期白带增多, 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渣样, 可妨碍精子的存活或穿过, 可影响受孕。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 若在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孢子和假菌丝即可确诊。 方法是加温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1 小滴于玻片上, 取少许阴道分泌物混于其中, 在光镜下寻找孢子或假菌丝。 若有症状而多次悬滴法检查均为阴性, 可用培养法。
(二)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寄生虫, 呈梨形, 长为10 ~30 μm, 头部有4 根与虫体等长的鞭毛, 肉眼看不见, 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 由于滴虫患者白带多,可妨碍精子的存活, 兼以毛滴虫可以吞噬精子, 又能阻碍乳酸的生成, 因此久患毛滴虫性阴道炎者, 可引起不育。
典型病例容易诊断, 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 检查滴虫最简便的方法是悬滴法, 在有症状的患者中, 其阳性率可达80% ~90%。
(三)解脲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UU)在分类学上属于人支原体科脲原体属, 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寄生微生物之一,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泌尿生殖道黏膜受损时可引泌尿生殖系感染所造成的生殖道炎症、 粘连与阻塞, 是引起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患者常常无特异性表现, 因此一般需要依靠实验室确诊。 常规的方法是消毒外阴, 将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内停置3 s, 旋转数周, 置培养试管中待检。 将采集的标本用无菌的方法直接种于UU 选择培养瓶中, 置37 ℃孵育24 ~48 h, 分别观察结果。 当有UU 生长, 分解尿素和精氨酸引起pH 值上升,而使得UU 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由黄色转为红色, 为阳性; 黄色的培养基没有变化为阴性。
(四)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CT)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CT 感染不仅能引起宫颈管炎, 还能继续上行感染引起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粘连、 阻塞, 引起不育。
CT 感染患者临床上也没有特异性症状, 需依据实验室检查。 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这两种方法均有快速、 简单、 敏感性高的优点, 缺点是死菌也可被检测到, 易出现假阳性。 目前常用的是分子生物学技术, 包括核酸探针检测法、 聚合酶链反应, 培养法由于难度较大故应用受到限制。
(五)淋病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由于淋球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引起淋菌性宫颈炎, 在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情况下, 淋球菌有可能上行感染, 引起输卵管内膜炎、 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 随着病期的延长, 输卵管炎症由急性转为慢性, 久治不愈, 反复发作, 使输卵管组织纤维化, 输卵管内膜上皮组织被破坏, 管腔粘连, 出现输卵管狭窄或阻塞, 引起不育症。 根据接触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确定诊断。
1. 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 做革兰染色, 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 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 可以初步诊断。 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阳性率仅为50% ~60%, 且有假阳性,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患者。
2. 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 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 女性患者都是较敏感的方法, 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 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 培养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
3. 抗原检测
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 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做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远送时使用, 可以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通过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 的单克隆抗体做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但敏感性不高, 特异性差, 加之实验人员的判断水平, 故该实验尚不能推荐性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4. 基因诊断
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与连有接酶链反应(LCP)方法在淋球菌的检测将会成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另外, 淋球菌感染尚需要与非淋菌性尿道炎、 念珠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