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理治疗

一、 心理治疗

不育症往往给患者很大的心理负担, 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 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对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也很重要。

在20 世纪80 年代, 人类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势而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 其目的是保证人在生命各阶段, 在身体、 精神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 对男性而言, 生殖健康的内涵主要包括能够进行负责、 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 而不担心传染疾病和意外妊娠; 能够生育并有权决定是否、 何时生育和生育间隙; 能够获得知情选择和获得安全、 有效和可接受的节育方法等。 这些目标的实施, 有赖于男性个体早期受到的性健康教育、和谐的夫妻生活、 宽松的人际关系和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学习状态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不协调, 就可能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男性的心理和生理产生消极作用, 既影响男性对自身健康的认识, 又能构成对其身心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的直接危害。

适当的心理压力是维持正常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前提, 但这种压力是建立在个性心理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基础上的, 当个体对压力的耐受能力下降或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超出特定个体的耐受范围, 就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的损害。 当代社会的变革, 给人们带来日趋激烈的竞争, 各种利益的冲突、 经济状况的困扰、 情感交流的匮乏、 家庭关系的恶化等均可导致心理压力而通过心理应激对个体产生作用。 由于男性特殊的社会属性、 心理易感倾向和角色心理的负面影响, 注定了男性在面对各种压力时, 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应激。 1977 年国外学者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学说, 使不良心理应激状态造成人体多个系统生理病理反应的现象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其作用是引起神经系统单胺类、 肽类等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 进而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失调, 从而影响男性的生殖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的免疫功能, 导致生殖障碍。 国外学者已通过研究证明了人的情绪变化对垂体泌乳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而国内的资料报道, 约有5%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

心理因素在男性生殖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心理治疗在男科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心理治疗的方法大体包括性与健康知识咨询、 行为性心理治疗、 感知性心理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等多种手段, 目前主要用于对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Masters 和Johnson 设计的性感集中训练法是行为性心理疗法的典范, 其优点在于患者能够在没有任何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下, 将注意力集中到自然的性反应各阶段的自我感受上, 从而促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勃起反射。 在临床上, 多种心理治疗手段的同时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了解其对性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心理因素产生的根源; 对患者进行有目的的性知识培训, 纠正错误的性感知, 改变其对自身性能力的看法; 针对患者的情况,为其安排可行的性感集中训练项目或传授有关的性生活技巧; 应用助勃药物,以发挥心理暗示和对心理治疗效果的加强作用等。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所出现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 已被公认为是造成其炎症发生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男性不育症患者面对传统习俗、 社会舆论、 男性尊严、 治疗效果、 经济损失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 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 同时又反过来造成多个系统的功能失调, 结果加重了原有病情; 与性传播疾病有关的心理障碍患者以及性偏离患者同样是男科经常面对的群体。 临床上应采用心理疏导疗法, 通过信息交流, 正确引导, 帮助患者重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定位, 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生理和心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