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癸与女性生殖生理
天癸, 作为中医学术语, 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 天癸由于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其在中医妇产科学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天癸的生理基础
天癸, 源于先天, 藏之于肾, 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 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 肾气旺盛, 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 天癸逐渐成熟。 根据《内经》 的记载, 男女都有天癸。 《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 “女子七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 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 肾气实, 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 天癸至, 精气溢写(泻), 阴阳和, 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七八……八八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 则齿发去。” 说明天癸不仅是男女皆有, 并直接参与男女的生殖生理活动。 同时在天癸“至” 与“竭”的过程中, 人体发生了生、 长、 壮、 老的变化。 因此, 可以认为天癸是一种能促进人体生长、 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在诸医家论述中, 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 说: “天癸者, 阴精也。 盖肾属水, 癸亦属水, 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 故谓阴精为天癸也。” 明·张景岳《类经》 说: “天癸者, 言天一之阴气耳, 气化为水, 因名天癸, 此先圣命名之精而诸贤所未察者。 其在人身, 是为元阴, 亦曰元气。 人之未生, 则此气蕴于父母, 是为先天之元气; 人之既生, 则此气化于吾身, 是为后天之元气。 但气之初生, 真阴甚微, 及其既盛, 精血乃王(旺), 故女必二七、 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 天癸既至, 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 在男子则精气溢泻, 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 这里进一步说明了天癸即先天之精。 又《内经》 说“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所以肾中之天癸也受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 对天癸属阴精的物质属性来说可以理解为“元阴”, 对天癸功能上的动力作用可以理解为“元气”, 明确了天癸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
《景岳全书·阴阳》 云: “元阴者, 即无形之水, 以长以立, 天癸是也,强弱系之, 故亦曰元精。” 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 发育与生殖的阴精。 肾气的盛衰而至或竭, 从而导致生殖功能的出现与衰退。
2. 天癸的生理作用
对女性来说, 天癸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冲任、 胞宫的作用方面。 “天癸至” 则“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 “天癸竭, 则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 即在天癸“至” 与“竭” 的生命过程中, 天癸始终存在, 并对冲任、 胞宫起作用。 因此, 天癸通达于冲、 任经脉, 不仅促使胞宫生理功能的出现, 而且是维持胞宫行经、 胎孕正常的物质。
综上所述, 天癸源于先天, 为先天之精, 藏之于肾, 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 是促进人体生长、 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 肾气旺盛,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 天癸逐渐成熟, 在妇女生理活动中, 始终对冲任、 胞宫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