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研究进展
有统计表明, 在不孕症中, 有20% ~40%由免疫因素引起。 其免疫因素有组织相溶抗体(HLA)、 抗精子抗体(AsAb)、 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 抗透明带抗体、 ABO 型Rn 型血型抗原、 抗心磷脂抗体、 封闭因子、 T 细胞亚群、 精浆免疫抑制物(HSPIM)等。 在诸多的免疫因素中, 约有50%的不孕患者中血清或宫颈黏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
国外有学者提出免疫不孕可能与感染因素、 肠道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亦有人认为与经行、 房事不洁、 产后感染有关。 现代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大多具有多方位的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 起到免疫自稳作用。 中药对妇女免疫性不孕的治疗, 不仅对细胞免疫, 而且对体液免疫也都有调理作用, 既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又可抵制不良的免疫反应, 还能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水平, 具有多重功效。 夏桂成对226 例AsAb 阳性的患者进行分析, 属于肾阴不足者162 例, 约占72%, 故提出“酸甘化阴, 养阴清火熄风乃调节免疫、 治疗女子不孕的主要法则”。
莫蕙等对78 例AsAb 阳性患者进行分析, 肾阴不足者8 例, 瘀血者8 例,湿热者3 例, 肾阴不足夹有瘀血或湿热者47 例, 肾阴阳不足者2 例。 经用自拟抑清汤治疗, AsAb 的转阴率为100%, 宫颈黏液抗体 (ASA)转阴率为79%, 受孕率为76.6%。 周文隆等用还精煎治疗免疫性不孕, 从精子制动试验对照258 例阳性者转阴性245 例, 占95%。 单纯性免疫性不孕60 对, 治疗后受孕39 人, 占65%, 认为还精煎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调节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夏桂成认为免疫性不孕较为复杂, 在方药的使用中, 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和部位不同, 可分为免疫抑制剂、 免疫促进剂、 免疫调节剂、 抗过敏介质剂等。 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亢进而用; 免疫促进剂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而用; 免疫功能低下又分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免疫等各方面低下; 免疫调节剂针对免疫功能失调、 亢进与低下的不协调而用; 抗过敏介质针对过敏者而用。 免疫功能亢进或免疫反应过强者, 分阴虚火旺、 湿热、 血瘀三方面, 免疫功能低下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以补气治疗为主; 体液免疫功能低下以益气健脾, 补肾助阳为主;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以健脾益气, 滋阴养血为主, 免疫功能紊乱需滋阴补肾, 结合调肝。 据张氏多年临床观察、 随访发现, 女子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经药物积极治疗抗体转阴率与抗体滴度呈反比, 妊娠率与抗体的滴度也呈反比, 即抗体滴度越高, 则治疗后抗体转阴率越低, 妊娠愈难, 疗程亦长, 甚至无效; 抗体滴度越低, 治疗后抗体转阴率越高, 妊娠越容易, 疗程也较短。 对于宫颈黏液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患者在上述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可配合阴道局部冲洗法治疗以提高疗效,常用药物: 丹参20 g, 穿心莲、 鱼腥草各15 g。 红花、 夏枯草、 大黄各10 g。浓煎至100 mL, 药物温度在33 ~39 ℃, 在门诊行阴道冲洗(行经期停用)。